10月23日,記者從沈陽市統計局了解到,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的《2005年全國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公報》(以下簡稱《公報》)中,遼寧以第九的名次成為競爭能力較強的省份之一。
質量競爭力全國排第九
《公報》顯示,我國地區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排在前十名的是:江蘇84.49、福建84.39、上海84.34、廣東83.82、北京83.80、重慶83.79、天津83.76、浙江82.86、遼寧82.80、山東80.86。
“這份排名基本反映了目前各地區制造業發展水平和現狀,囊括了全部制造業的口徑和范圍。”遼寧省省情專家、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梁啟東說,“我省的制造業一直都以裝備制造業作為主力,而且在裝備制造業的八大產業領域中,基礎裝備、成套裝備、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的競爭力比較強一些。”
梁啟東表示,我省的制造業呈現大型化特點,而南方一些省份的制造業更呈現輕型化特點。遼寧要提升整體制造業的質量競爭力,還要多開發高附加值的產品,多培養一些輕型化、有競爭力的產業。
應促進新型制造業發展
《公報》顯示,我國制造業競爭能力較強的前三大行業依次為: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通用設備;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
對此,遼寧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林木西認為,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成為競爭力最強的行業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產物和未來趨勢。以往遼寧所仰仗的傳統制造業,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成為非主流制造業,而這幾年整個遼寧尤其是沈陽地區都在進行產業升級,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林木西說,遼寧應該在發展傳統制造業的同時,加強新型制造業的發展,這樣才能不斷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裝備制造業活力上升
“遼寧的制造業正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在沈陽投資的比利時貝卡爾特集團副總裁赫爾曼感慨道。
占據遼寧裝備制造業半壁江山的沈陽,今年前8個月裝備制造業開工項目數高達345個,總投資近300億元,占全部項目計劃總投資的40%%左右。
遼寧省統計局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一組組數據,清晰地勾畫出一條遼寧裝備制造業活力上升的軌跡。“缺乏活力”已不再是遼寧裝備制造業企業的“專有名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