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由于產銷銜接得較好,全行業銷售收入快速增長,但是利潤水平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全行業累計銷售收入利潤率為4.7%,較去年同期下降1.4個百分點。虧損企業數較去年同期增加1.6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較同期增加了近40% 在2004年宏觀調控的背景下,機械工業的增長速度雖然由前兩年的超常狀態緩慢回落到30%以內,但各項經濟指標仍是歷史最高。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的信息顯示,2005年上半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快速、平穩態勢。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產品產量穩定增長,出口交貨值強勁增長,但是與2004年同期相比,增長勢頭明顯減弱,經濟效益有所下降。 生產持續保持增長增幅回落 今年以來,機械工業總產值、增加值仍呈現快速增長。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近2萬億元,同比增長19.6%;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5000多億元,同比增長13.7%。但是較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分別回落10.4和4個百分點。分行業中農業機械、機床工具、電工電器、機械基礎件、重型機械、石化通用機械、儀器儀表等行業保持較高增長速度。汽車行業的增長速度偏低,工程機械則仍處于負增長。產品產銷銜接較好,產銷率達97%。 增長速度較去年放緩的原因,首先除了機械工業近幾年高速發展、生產基數較大、增幅不可能連年大幅增長的原因外,主要是汽車、工程機械增長速度下降較大,帶動全行業增速下降。其次是去年底、今年一季度上游原材料價格漲勢過猛,部分企業調整經營策略,控制訂貨和生產節奏,規避虧損,產能受到抑止。4月份后,由于鋼材價格回落,加之部分企業利用鋼材價格上漲機會上調了產品價格,生產和效益得以回升。 主要產品產量保持增長 電工電器、石化通用機械、冶金礦山機械等主要是向國家重點工程提供重大裝備產品,產量仍然有較高的增加。其中發電設備產量為4480萬千瓦,半年的產量大大超過了2003年全年的產量;金屬切削機床產量為22.5萬臺,同比增長15%;大中型拖拉機7萬臺,較去年同期增長32.5%;汽車303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6.5%。由于主機產品產量的增長,帶動了模具、軸承、液壓氣動件、減速機等機械基礎件產品產量增長。機械產品中,產量增長最高的是環保設備,產量下降較大的是壓實機械和農用運輸車。 行業經濟效益較去年有所下降 上半年,由于產銷銜接得較好,全行業銷售收入快速增長,但是利潤水平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全行業累計銷售收入利潤率為4.7%,較去年同期下降1.4個百分點。虧損企業數較去年同期增加1.6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較同期增加了近40%。 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機械工業使用的原材料長期處于高位,利潤空間被壓縮。雖然二季度鋼材價格有所回落,但機械產品用的合金鋼材仍處在高位。前兩年機械行業依靠管理、規模生產、提高工效來降低生產成本,這些措施的潛能被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所沖抵。二是材料品種緊缺,導致停產待料,在制品增加,資金周轉率下降。此外,汽車、工程機械市場競爭更為激烈,銷售價格下降導致利潤降低,對全行業效益下降有較大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