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位于北京的我國機床行業的一家知名企業。“企業的目標在高端機床產品市場上。我們不想介入競爭已經非常激烈的低端市場!庇浾咔逦赜浀,企業的一位高管說這番話時,充滿自信。 然而據記者所知,今年7月份,這家機床企業的一次市場行動遭遇到了不大不小的“挫折”。在某集團技術改造的招標中,他們攜5臺臥式加工中心前往投標,欲憑借其本土優勢同參與競標的另外7家國外公司一決高下,結果卻鎩羽而歸。這位高管在回答記者對此結果的詢問時,語氣頗顯沉重:“在價格上我們不占優! 在北京這家機床企業采訪時,記者見到了這種型號為MAR—630H的加工中心;野咨臋C身顯得異常素雅,兩個自動交換工作臺可輪流工作。這樣的加工中心屬高檔產品。 不是說中國本土企業有成本優勢嗎,北京這家機床企業的產品價格為何卻“不占優”呢? 如果稍加研究一下國家有關鼓勵進口的政策,便不難發現其中的奧妙。按照相關政策規定,某些特定的企業技術改造項目進口高技術設備可以享受減免稅的優惠。 一位長期從事機電產品進出口管理工作的專家甚至給記者精確算出,像某集團這樣的技改項目,進口國外機床,關稅和增值稅兩方面所得到的優惠加起來可達到產品到岸價的28.4%! 由于此前兩家企業間具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因此招標結束后,某集團負責人對北京這家機床企業的人說,對不起了,這次我們辦的是免稅。以后我們還會買你們的機床。 稅收杠桿向國外企業傾斜 雖然購買國外同類機床價格要比國產機床高不少,但如果能辦下“減免稅”,國內招標企業既買了價格更高的國外機床,而實際支出還會比買國產機床低,何樂而不為?而能辦“減免稅”的企業,基本上都是國有企業。有關方面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進口單價在200萬美元以上的數控車床和加工中心,全部為國有企業進口。 其實,機床進口的主力軍還不是國內企業,而是外商投資企業。按照現行政策,外商在中國投資,帶進來的進口設備可免稅。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對2005年進口機床構成的分析表明,外商以投資進口的機床占中國機床進口的60%,且主要是中低檔機床。 由此不難看出,國內企業也好,國外企業也好,進口機床唱主角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稅收。在稅收杠桿的作用下,市場的天平必然傾向國外機床制造商。 國民待遇原則是WTO的基本原則之一。然而在中國機床市場上,享受著超國民待遇的是國外機床制造商。 外商在中國大陸享受超國民待遇體現在方方面面。比如在土地使用上,外商曾以極其低廉的價格批下土地。而中國的企業征一片土地,卻未必便宜。記者了解到,某外資公司在浙江蕭山征用土地,地方政府只象征性地收了點錢!盀槭裁床话堰@個政策給中國的企業、給中國的民營企業呢?”一位知情人士不平地說。 實際上,世界經濟活動的另外一些基本游戲規則在中國機床市場上也走了形,招標活動便是其中一例。 例如世界銀行就有明確規定,其貸款項目的標書不允許有任何的排他性。但是國內一些項目的標書,幾乎全是排他的,指定某某部件要用某某公司的等等。就連在中國市場有一定經驗的國外公司也已“入鄉隨俗”。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歐洲某著名數控系統生產公司,只要一聽說中國哪個企業要招標購買機床,就去做這個企業的工作:數控系統要配我的。而且,很多工作并不自己直接出面,而是通過中間商來進行。這樣一來,就順利地規避了在它本國國內可能遇到的法律風險。 跨國公司還有一個國內企業無法比擬的優勢,就是購買它的設備可以出國,F在跨國公司在中國做生意已經變得越發精明:買我的設備,可以免費讓你出國考察一趟,而且不只給一個名額,是一批名額。只要采購我一批設備,我就讓你們頭頭腦腦一大批人到國外轉一圈。購買設備,出國考察,屬于正常的商業活動,算不上什么行賄受賄,雙方自然都有了默契。 采購員買國產設備怕擔責任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總干事長吳柏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率地承認,過去我們曾經片面強調使用國產設備,因而忽視了質量和服務。但他同時表示,那已是過去的事,具體講就是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發生的事情。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特別是2000年以來,中國機床工業連續多年快速發展,機床產品的質量和檔次也不斷提高。比如在科技創新方面,以高速、精密、智能、復合為方向,開發了多軸聯動加工中心、復合加工機床、高速精密數控機床等多項新產品,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形成了一批實力較強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如沈陽機床(集團)公司和大連機床集團公司,年銷售額已進入世界機床企業前 15名。現在無論是企業規模,還是產品水平,中國機床工具行業都不能與七八年前同日而語。 “但是我們去搞用戶調研時,給我們看的大都是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中期那些產品,并被告知,哪哪兒不好使!眳前亓终f,真正拿上世紀90年代末和2000年以后的產品說問題的,還沒有或者很少。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高級顧問丁雪生的分析也佐證了吳柏林的說法。丁雪生說,2000年以前,在國產化的氛圍下,機床生產所用的配套件基本上都是國產的。2000年以后,機床行業實行了配套件的全球采購,因此機床產品質量大大提高。但是用戶仍然用老眼光看待國內的新產品。“比如機床精度的保持性,主要是靠主軸軸承和直線導軌,而這兩種配套件現在基本上都是德國或中國臺灣配套的。因此,機床精度的保持性已經大為延長! 吳柏林認為,對于中國機床行業的進步,用戶還缺乏足夠的認識和了解。生產企業和用戶之間也缺乏交換的平臺和客觀條件,盡管每次展覽會都提供了充足的條件,但由于缺乏了解和溝通,對國產設備的偏見一時也就難以消除。 一方面是缺乏了解,另一方面恐怕是有些用戶主觀上也不想對國產機床有更多的了解,只是一味地買國外產品。據說在一些國有企業有這樣一種說法,采購國產機床,使用時出了問題采購人員是要承擔責任的。如果采購國外設備,出了問題無所謂,因為那是國際上大家都認可的品牌,出現問題是我們操作不當,跟采購人員沒關系。但是國產設備如果壞了,就要追究采購人員的責任———你這設備是怎么買的?為什么擱著進口設備你不買,而非要去買國產設備? 所以,采購人員往往懷有這樣一種心態:寧可買貴一點的,也不能留后遺癥。尤其是具有政府采購性質的投資,反正是國家出錢。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應該說,機床產業從來都是一個受到各國政府高度重視的產業。在我國強調自主創新的大背景下,使用國產機床更是各部門工作的一個著力點。繼2005年5月國家發改委和國防科工委在大連聯合召開國產數控機床發展座談會之后,2006年2月,軍工行業國產數控機床應用座談會又在上海舉行。在大連的會議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指出,近年來,中國機床制造業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很多機床都能自己制造。他要求軍工行業要加深對我國機床制造業的了解,只要國產設備能滿足需求,就盡量使用國產設備,以降低投資成本。 據記者了解,大連會議提出了“兩個辦法”的討論稿,對于技術難度高、引進金額大、對機床行業發展影響重大、對國防軍工建設有重要意義的項目,推薦列入高檔數控機床應用示范工程。 國產數控機床技術的自主創新需要更多的應用機會。要推動國產數控機床的發展,應用部門也需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國產機床可靠性和穩定性的提高,是一個不斷積累和完善的過程,但前提就是要給新技術以應用的機會。只有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問題才能得以發現,技術穩定性和可靠性才能得到加強,才能使本國技術在不斷創新中提升水平。 事實上,最近有關部門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鼓勵用戶購買國產機床,比如規定凡是國內能生產的,就不允許進口,以及投資“包干”的辦法,就是購買國產機床所節省下來的投資由用戶自行支配。但是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這些辦法的實施效果如何值得懷疑,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這位人士說,汽車工業是流水線生產,也許必須用進口設備才能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其他一些行業對機床質量和水平的要求就沒有那么高!氨热绺呔咚,真正要求高速的機床,比例很小,最多占20%左右。國內普通級數控機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到±5μm;精密級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則從±3~5μm提高到±1~1.5μm,甚至更高?梢哉f能滿足大部分的加工精度!
“現在國家政策出來了,加工速度和精度,國內機床能滿足的就不要進口。那好,我全都報高精度的。哪個你國內沒有我就報哪個。我翻樣本也翻出你國產機床滿足不了的東西!边@位人士說,“是不是真的要那么高精度”?不好調查,人家一句“這屬于商業機密”就擋住了。 這位人士認為,節約歸己的“包干”辦法也難以奏效。假如是民營企業,經營者有可能考慮考慮!暗菄衅髽I誰會真正考慮省這個錢?” “所以,這些政策能起一點作用,但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國有企業成本核算意識的淡薄使得國內產品的成本優勢難以發揮。 對此,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克農感觸頗深。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所謂國產機床,應該是連床身帶系統都是國產的。但是一些用戶在訂貨時根本不要國產系統,F在用戶一個普遍做法就是招標里不寫國產系統,招標的標準就把國產系統排除在外了。列的那些標準都是按國外機床列出來的,技術指標國內根本不可能有。國內企業連投標的資格都沒有,更不用說賣產品了。 用戶為什么不用價格比國外低的國產系統呢?徐克農分析說,一臺中高檔機床,本身的價值都在100萬元,有的幾百萬元,甚至更多。而數控系統在整個價值中占的比重非常小。所以,很多用戶認為,差那么點錢對他們沒什么意義。為什么車銑床用國內系統的就比較多呢?車銑床本來就很便宜,多加1000元,可能賣不動,必須用國內系統,才賣得動。但大床子不一樣,差個幾萬塊錢、十幾萬元,都無所謂。“單純從商業角度考慮,也許是對的。但是如果考慮到整個產業的安全,這種做法就值得商榷。國有企業的領導不僅要對本企業負責,更要對整個國家的產業安全負責。從這方面來說,使用國產系統,不僅僅是節省幾個錢的問題!毙炜宿r說。 寧求國外不買國內 今年,國家“十一五”規劃開始施行,一些得到國家投資的部門和企業,手里又有錢了,購買國外機床的沖動又開始顯現。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一些高性能機床即使企業有錢還不一定買得到,比如五軸聯動機床,據說現在又難買了。這種情況在記者采訪徐克農時得到了印證。徐克農說,由于華中數控的五軸聯動數控機床市場推廣遇到障礙,所以國外又開始卡我們了。 據記者了解,西方國家向中國出口高檔數控機床要受《巴黎統籌委員會規定》的約束。但是《巴統規定》的執行也是時緊時松。這一方面與國際政治經濟環境有關,一方面也要看中國是否具備了相應的研制能力。過去《巴統規定》只允許向中國出售兩軸聯動系統,后來增加到三軸聯動。當華中數控等國內企業開發出五軸聯動系統以后,購買國外的五軸聯動系統就變得容易得多了,而且據徐克農講,價格降到了過去的70%———也有人說價格下降了一半。 西方國家之所以限制向中國出口高檔數控機床,是因為他們擔心這些機床會被用于軍事工業。事實上,很多與國防有關的工業確實需要高性能的數控機床。航空航天工業產品零件的特點是耐高溫、高強度、難加工,合金材料和復合材料多、復雜結構件多、工藝要求高、加工難度大,因此需要大型、高速、精密、多軸的高性能數控機床;船舶工業涉及船用發動機、螺旋推進器、船用機械等,因此需要高精度數控機床和各種規格的加工中心;兵器工業需要高剛性、高效率的專機和各種數控立車、車削中心、立式及臥式加工中心等數控機床。這些機床,國內能夠制造的,從國外進口時也比較容易;國內不能制造的,從國外進口也就受到限制。 怎么限制呢?據一位知情人介紹,如果國內的機床要采用國外的五軸聯動數控系統,必須答應他們的三個條件:首先,必須打報告,并在報告中保證此系統不用于軍事目的;第二,要把機床使用地點的地理位置標明,甚至還要把機床擺在哪個車間的平面圖畫出來;第三,國外要派人定期抽查你是不是在加工軍用設備。“這對國內企業來說,簡直是一種屈辱。” 但是,國內的一些行業和企業,寧肯接受國外提出的種種限制條件,也不愿意扶持國內的數控系統生產商。像華中數控的五軸聯動系統,研制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如果用戶肯接受,不僅前期的投入能夠收回,系統的性能也能在不斷的使用中得到改進和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國內也有不少主機廠,給與了積極合作,桂林機床廠就是頂著巨大的壓力在做用戶的推廣工作,但是用戶就是不買。一方面是國內用戶不用,一方面是時刻窺視著國內數控系統生產企業的一舉一動,隨時準備見機行事的國外兩三家大型數控系統生產商,國內數控系統生產商面臨著國內、國外的雙重夾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