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業存在產能集中度低等7大問題
信息來源: 責任編輯:gaoyuan4332068
|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冰生25日在“我的鋼鐵網”鋼鐵產業形勢論壇上說,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粗鋼生產國和最大的鋼鐵消費市場,鋼鐵產業總體水平不斷提高。但在生產力布局、產業集中度、產品結構、自主創新及外部條件制約等7個方面,中國鋼鐵業存在“發展中的問題”。
羅冰生說,中國國民經濟發展處于工業化中期,國內市場對鋼鐵產品的需求呈適度、穩定增長的態勢,去年中國生產粗鋼3.55億噸,是全球最大的粗鋼生產國;去年國內市場消耗粗鋼3.38億噸,是全球最大的鋼鐵消費市場。
羅冰生同時指出,伴隨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一系列發展中的問題也在不斷呈現出來。中國鋼鐵工業生產力布局不合理。按地區分,華北、華東鋼鐵產能占全國的63.77%,相對集中;而西南、西北僅占9.45%,相對偏少。水資源短缺地區的粗鋼生產能力占總產能的6%,鋼鐵企業普遍面臨環保壓力。
中國鋼鐵業產能集中度低。去年末全行業企業多達6686家,企業規模小而分散。粗鋼產量最高的前4家企業占全國總量的比重,中國僅為18.52%;而日本達75%以上,歐盟為72%以上,美國為61%。
產品結構不合理。在去年的大部分時間里,國內市場上螺紋鋼、線材、中厚板、熱軋窄帶鋼等多達15個品種的鋼鐵產品產量大于需求,而冷軋薄板、鍍層板、不銹鋼板、電工鋼板等高附加值產品產量依然不能滿足需求。
中國鋼鐵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去年大中型鋼鐵企業全年研究、開發費用僅占當年銷售收入的0.905%;全年新產品研發費用僅占當年銷售收入的0.79%。
總體產能過剩,低水平產能過大。去年底全行業煉鋼產能已達4.14億噸,其中消耗高、污染嚴重、工藝裝備落后的產能占總產能的30%左右。
資源、能源、運輸、環境等外部條件的制約加大。
煤、焦、電、運已成為當前制約中國鋼鐵生產增長的重要因素,高爐生產對進口鐵礦石的依存度達53%,并呈提高的趨勢。鐵路運力不足,部分鋼鐵企業20%以上的進口鐵礦石只能依靠公路運輸進廠;用電高峰期,限供、停供用電的情況時有發生。
總體而言,中國鋼鐵業發展呈粗放型的特點。全行業噸鋼綜合能耗比世界先進水平高出20%左右;鋼鐵行業總耗能占全國工業總耗能的15%左右;生產過程熱能有效利用率僅為30%;固體渣回收利用率為53%左右。
羅冰生說,中國鋼鐵業今后的發展不能單純依靠鋪新攤子、上新項目,不能片面追求數量,也不能依賴消耗資源、污染環境求發展,而是要合理控制生產規模,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進企業聯合重組,調整產業布局和結構,合理使用國內和國際兩種資源,推進自主創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