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并購,國內裝備業亟自主創新
信息來源: 責任編輯:gaoyuan4332068
|
近年來,制造業成為外商投資或外資并購的主要領域。業內人士認為,裝備制造業是決定一個國家工業水平、科技水平的標志性產業,是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如果核心部分、關鍵領域被外資控制,裝備業將出現外大內空的危險景象。
因此,要加大國家支持力度,提高國內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我國裝備業的整體發展。
外資緊盯裝備制造業近年來,制造業成為外商投資或外資并購的主要領域。商務部外資司統計數據顯示,2002年新設立的外資企業,74.44%在制造領域。外資并購的特點也是對準排頭兵企業。專家表示,這給行業發展帶來諸多擔憂,應引起各界的高度關注。
在工程機械行業,卡特彼勒在收購山東工程機械公司后,又把目光轉向廈工集團。廈工集團資產總額近40億元,主導產品輪式裝載機市場占有率行業領先,而且還有培育多年的銷售渠道和服務體系。一旦并購成功,卡特彼勒在中國裝載機市場的壟斷地位必將提前形成。在內燃機領域,德國博世公司收購了江蘇無錫威孚公司,并在收購之后將我們長期以來培養的技術中心撤銷、合并,進一步控制銷售渠道,將P型噴油泵產品的銷售價格由原來的7000元一件提高到13000元,賺取超額壟斷利潤。在儀器儀表等領域,一些行業龍頭企業也已納入跨國公司眼底。
相對應的最新資料顯示,目前我國100%的光纖制造裝備,80%以上的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和石油化工裝備,70%的轎車制造、數控機床、紡織機械設備都被進口產品所占領。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中國制造的繁榮,我國裝備制造領域的自主技術并沒有跟著繁榮起來,依賴進口裝備的局面沒有明顯改觀。
業內人士稱,必須控股、必須是行業龍頭企業、未來收益必須超過15%這三點已經成為跨國公司收購活動的基本點。這應引起足夠注意。
出路在于自主創新據有關數據顯示,2004年全國規模以上裝備制造企業約5.5萬家,從業人員近1500萬人,實現工業總產值5.1萬億元,利潤超過2650億元,工業增加值約為1.4萬億元。專家認為,如果行業的核心部分、關鍵領域、高附加值的部分被外資控制,將出現外大內空的危險景象,我國裝備制造業就有被死死釘在價值鏈低端的危險。
要改變裝備制造業的這種狀況,專家們開出了兩劑藥方。首先是要管起來。對一般中小型企業在是否由跨國公司并購的問題上可以放開,但對若干重要領域排頭兵企業的合資要集中核準管理,改變目前的國有排頭兵企業被外資并購的放任自流和失控狀態。其次是要給出路。要加大政府對若干重要領域排頭兵企業的支持力度,使之有更好的成長條件;要加大國有企業改革重組中對民營資本利用的力度,通過體制和機制的徹底轉換而煥發活力。除了這兩劑藥方之外,歸根結底,是要提高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
值得慶幸的是,有消息稱,國家科技戰略將全面進行修整,五部委正起草12套新規來實質性地推進包括裝備制造業在內的工業經濟的發展,而其落腳點也放在了自主創新上。同時,一些地方基于自主創新上的發展和探索,也為裝備制造業的前景帶來了值得期待的曙光,而更多的人也正抱著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向前邁進。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