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技術獨立就沒有經濟獨立和政治獨立
信息來源: 責任編輯:gaoyuan4332068
|
“自主創新不是‘自己’創新,并不排斥合作;自主創新強調的是企業在技術創新活動中的獨立性和自主決定權;只要技術創新活動的過程和結果是‘以我為主’,不論獨立完成還是合作完成,都屬于‘自主創新’。”這是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朱森第在“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與汽車制造裝備自主創新論壇”上談到自主創新時所闡述的觀點。 有關統計資料顯示,2003年我國2萬多家大中型企業中,僅有30%的企業進行研發活動,25%的企業建立了技術開發機構,企業科技支出占銷售額的1.52%,R&D支出僅占銷售額的0.75%。尤其在消化吸收與投入的比例關系上,中國企業僅為日、韓企業的幾分之一。 針對我國企業技術研發的現狀,朱森第指出,原有的體制導致了研究開發與產業發展的脫節,科技體制改革后,原有的產業部門研究所全部轉制為企業,產業共性技術的研究形成“缺位”,造成我國裝備制造業的企業還不夠強大,尚無實力從事產業共性技術研究和前瞻性研究。 “一個國家沒有經濟獨立,就沒有政治獨立,這個說法已經不夠了。”朱森第引用著名戰略咨詢公司美國蘭德公司所提出的觀點:“沒有技術獨立,就沒有經濟獨立、政治獨立。必須保持在所有科學知識前沿的領先地位! 對于如何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朱森第從產業層面上認為,在體系結構上,應解決一個“缺位”、一個主體的問題;在技術供應鏈上,應加強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工程化研究;在創新環境上,應形成適合創新的氛圍和政策環境。做到這些,身處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國制造業才能從接受訂單轉向協同設計,從接納轉移轉向網絡制造,從出口勞務轉向出口技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