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五十余年的發展,我國裝備制造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產業。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 所謂戰略,是指導全局的計劃和策略。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所謂產業戰略,是指導產業發展全局的計劃和策略。那么,振興裝備制造業的產業戰略主要包括哪些要點呢? 要點一:與狼共舞。看過一個關于狼的專題片:在一個野生動物園里,工作人員為了給一群狼打疫苗,用鐵柵欄圍起了一間狼舍,在狼舍中間放了一只羊,引誘狼群進入后,再把鐵柵欄的門關上。誰知,狼群并不輕易上當。狼群沒有一擁而入,而是表現了一種高度的分工:先是有幾只狼在鐵柵欄四周巡邏,然后有幾只狼在鐵門把守,最后有幾只狼以極快的速度沖進去,把羊拖出鐵柵欄外得勝而歸。一連幾次,這場人狼大戰都是以狼的勝利告終。最后工作人員想出的招數是:把羊用鐵絲捆綁在木樁上,并且讓狼忍受最大極限8天的饑餓。這一次狼群真的一擁而入了,甚至連狼王也進入了鐵柵欄。然而,就在鐵門關上的一剎那,所有的狼立刻停止了對羊的撕咬,發瘋似地要跳出鐵柵欄,大都無果而終。就在這時,只見狼王一個旱地拔蔥,從幾米高的鐵柵欄上一躍而出。 這場人狼大戰帶給人們的啟示至少有兩點:一是狼的團隊作戰能力很強,二是狼王不會輕易就范。而反觀我們裝備制造業的現狀,幾乎是處于一盤散沙的狀態,特別是當去年54家在華跨國公司就稅收問題聯合上書國務院———抱起團來的時候,我們的裝備制造業仍然沒有表現出團隊意識;而裝備制造業的行業排頭兵,也沒有出現像樣的“狼王”。有關方面權威人士表示,振興裝備制造業“對外資要有所防范,要吸納民間資金”。有專家指出,世界500強每年的淘汰率大約是10%左右。 2004年中國的500強企業, 2005年有112家出局,淘汰率達22.4%。這就說明了一個明白無誤的事實:行業排頭兵是動態的。計劃經濟時期的行業排頭兵,在市場經濟時期能否穩居行業老大的寶座,關鍵在于能否接受鳳凰涅磐的洗禮。很顯然,振興裝備制造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發揮整體的合力。特別是是需要走出所有制的藩籬,進一步形成國有資本、民間資本、境外資本相互融合的格局。 耐人尋味的是,在中國加入WTO之前,國人經常把“與狼共舞”掛在嘴邊;而加入WTO之后,幾乎很少有人再說與狼共舞了。所謂“舞”者,有兩層含義,一是合作,二是競爭。重提與狼共舞的話題,旨在強調產業戰略的實質是,提高裝備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裝備制造企業敢于并能夠和跨國公司同臺競技。 要點二:自主創新。相對于國際發展新格局,相對于世界技術進步的大潮流,自主創新能力弱正在成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軟肋。有人曾把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大而不強,形象地比喻為“虛胖子”;有人透露,目前我國機械工業新產品貢獻率僅為5.9%,僅為工業發達國家的10%;有人認為,我國裝備制造業和國外的主要差距在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東西少,存在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怪圈;有消息報道,我國原擬2000年研發投資占GDP1.5%的目標沒有實現,直到 2004年中國研發投資占GDP的比重也僅為1.36%,而許多發達國家已超過 3%。有數據顯示,我國機械行業企業的全部研發費用,還不如國外大企業一家的科研經費多。例如西門子一年的研發費用占其年銷售收入的10%,發達國家的一些小型機床廠的研發費用也占到銷售收入的10%~15%。與此相比,我們企業的研發投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凡此種種,無不昭示自主創新對裝備制造業來說,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要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要把企業是創新的主體落到實處,鼓勵企業通過自主開發、引進技術消化吸收以及國際合作、購并、參股國外先進的研發、制造企業等方式掌握核心技術;要切實改變裝備制造業在科研、生產、服務等方面相互割裂的現狀,高等院校要與企業、科研院所加強合作,聯合培育一批年富力強、具有創造性的中青年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級技工,特別要培養重大裝備研制和系統設計的帶頭人才。中國的裝備制造業正在融入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正在面對并積極承接世界制造業的轉移———在這樣背景下中國裝備制造業的自主創新,注定是開放式的。 要點三:重點突破。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