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概述 工業設計(ID,Industrial Design)是一個新興的、具有文理滲透特征的綜合性學科,包含3個工作領域: 1.產品設計(Product Design):也被稱為工業(產品)造型設計; 2.企業形象(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設計和視覺傳達設計(VCD,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后者包括產品的包裝裝潢、廣告、展示等方面的設計; 3.環境設計(ED, Environment Design):包括建筑與室內裝飾設計、店容與櫥窗設計、庭院與園林設計等內容。 在工業設計的3個領域中,產品設計是主體與核心。且惟有產品設計與以機械工業為基礎的制造業直接相關、密不可分。 傳統的產品設計,關注點集中于產品功能的實現,和加工生產的高效率低成本。工業設計學科拓展和提升了關于產品設計的理念,把產品設計作為科技、工業、社會、經濟、文化和藝術的整合過程。不但在橫向上以更寬的視野去看待產品設計,在縱向上更關注到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從滿足人的需求出發進行產品創意、方案構思和試制、加工生產,直到營銷、售后服務、產品毀棄處理。可見工業設計中的產品設計雖然也稱為工業造型設計,如果理解為僅僅是給結構已經基本確定了的產品美化一下外形,那是誤解,是不正確的。 關于工業造型設計和產品的工程設計(技術設計)兩者的區別,也可以簡單、通俗地做如下的說明:產品的工程設計(技術設計)所處理的是人造物中“物與物”之間的關系問題;則工業設計中的產品設計則處理人造物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以汽車為例:汽車的工程設計要解決發動機性能、部件間的聯結、機件的剛度與強度、使用壽命等技術問題;則汽車的工業造型設計則側重于汽車的安全性、舒適性及造型美等方面,涉及易于操縱駕駛、乘坐空間與內部飾裝宜人、座位舒適、款式優美、適合當時人們的審美時尚等問題。 工業造型設計的基本內容有: ——產品的人機工程設計,或稱宜人性設計:使產品與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因素相適應,以求得人-機-環境的協調和優良匹配,從而達到產品使用的安全、舒適和高效。 ——產品的形態和色彩設計:使產品的形體構成符合美學法則,具有適宜的色彩配置、表面質感和肌理,獲得能給人美感的產品款式。這是把文化、精神因素融匯到工業產品中去的創造活動。 ——產品的標志、銘牌、包裝、樣本及說明書等的設計。這是提升產品的市場親和力、認知性,增強產品在社會經濟中運作活力的手段。 二、現狀及國內外發展趨勢 1.21世紀初十年對工業設計技術的需求 影響現代工業設計技術的基本因素包括:現代的技術條件、現代的生產條件、現代的經濟和市場狀況、現代的文化藝術風格和現代的社會價值標準。因此,下世紀初十年對工業設計技術的需求取決于我國現代化的進程。 現代的技術和生產條件的進步是以數字化技術等為代表的,高技術(HIGH TECH)與高情感(HIGH TOUCH)設計是未來設計的最高境界。比如,日本SONY公司就已經提出“人情味的技術”(technology with human touch)設計路線,日本SHARP公司也提出“方便使用第一”(priority on easy operation)。這種以工程技術為基礎,以人為核心的設計觀念突出了工業設計技術的地位。 現代世界經濟的主要特征是市場調節與市場競爭,工業設計則是面向人和面向市場的技術。跨國公司以其雄厚的財力物力和世界知名品牌的優勢,迫使我國全面提高設計品質,工業設計技術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現代文化藝術和社會價值標準的進步使產品的市場競爭成為“文化力”的競爭。現代工業設計各種風格層出不窮,如后現代主義(post-modern)、解構主義(deconstruction)、高科技風格(hig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