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順差將成為今年外貿發展的頭等大事
信息來源:減速機信息網 責任編輯:gaoyuan4332068
|
“2006年中國企業‘走出去’成效顯著,實現對外投資161億美元,同比增長32%。今后要進一步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充分利用技改貸款貼息、研發資助、優惠貸款、出口信貸等財政金融政策,鼓勵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出口,推動飛機、汽車及零部件、船舶及船用設備、鐵路機車、數控機床、工程機械等重點產品的出口,加強大型成套設備出口協調,提高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比重。”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在日前召開的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指出,在努力減少貿易順差的同時,要積極推動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保持出口的合理增長。 支持企業儲備能源及原材料 薄熙來說,要推動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引導東部加工貿易向中西部梯度轉移。另外要大力發展服務貿易,穩步擴大服務貿易領域對外開放。打造軟件出口創新基地,支持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促進計算機和信息、金融保險、交通運輸等的出口。 在改變外貿增長方式的同時還要積極擴大進口,薄熙來說,要擴大國內急需的先進技術、關鍵設備的進口,增加節能環保產品的進口。支持企業進行商業儲備,擇機擴大能源、原材料的進口。為此,商務部要積極推動美歐放寬對我國高技術的出口限制。 減順差成今年首要任務 “2006年,我國實現貿易順差1774.7億美元,增速連續5年保持20%以上,這樣一組數字,帶給政府的是前所未有的憂慮!北∥鮼肀硎荆瑴p順差將作為2007年中國外貿發展的頭等大事。 他說,貿易順差過大既不利于國內經濟的均衡發展,也不利于對外經貿合作的持續發展。要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世界的高度認識減少順差的重要性,把它作為今年外貿發展的頭等大事抓好落實。 最近幾年我國貿易順差迅速擴大,已經成為當前國內經濟運行中的一個突出問題。特別是對美國和歐盟兩大貿易伙伴順差的持續擴大,使我國對外貿易環境趨緊,貿易摩擦增多。 根據商務部公布的最新數據,2006年我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包括銀行、保險、證券全口徑數據為,全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41485家,同比下降 5.76%;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94.68億美元,同比下降4.06%。盡管去年外商直接投資有所下降,但是外商在華投資形成的加工貿易是導致外貿順差的一個重要原因。最新統計數據還顯示,2006年我國對外貿易規模高達17606.9億美元,比上年凈增3387.8億美元,增長2..8%,實現貿易順差 1774.7億美元,增速連續5年保持在20%以上。 薄熙來說,必須充分認識減少順差的重要性,并以此為契機,努力減少貿易順差,促進外貿增長方式加快轉變。要完善加工貿易政策,優化出口結構,加強企業社會責任,把對國內資源能源消耗過多、綜合效益差的出口壓下來。與此同時,要放寬進口限制,制定稅收、金融等促進政策,積極擴大國內需要的產品進口。 薄熙來特別指出,要關注國內經濟運行特別是就業受到的影響,同時要采取擴大國內消費等措施,把減少順差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生產適銷對路工業品促進國內消費 為使出口減速對經濟運行的影響降到最低,促消費也將成為今年商務部工作的又一個重點。 據悉,2007年商務領域促消費的基本思路是,以擴大農村消費為重點,組織適銷對路、經久耐用、質量可靠的工業消費品,實現工業品和農產品城鄉間的雙向順暢流通。為此要引導生產企業開發農村適銷對路的產品,特別要開發簡包裝、低成本、質量好的產品。另外,要擴大服務消費,倡導綠色消費,并積極培育消費熱點,營造安全便利的消費環境。
2007年,商務部將完善汽車、建材家居、新型家電等消費熱點產品的流通體系,推動信貸消費、租賃消費和循環消費,促進消費升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