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模具也開始走上發展之路。隨著近20多年的發展,車身模具企業已經遍布全國。形成一定規模的有50多家 ,年產值在1000~5000萬元之間的企業占一半。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天津汽車模具有限公司、四川成飛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濰坊模具廠、東風汽車模具有限公司、北京比亞迪汽車模具有限公司等15家企業2004年模具產值超過15億元。近幾年民營模具企業和合資模具企業的迅速崛起,還有一些實力雄厚的企業集團也涉足車身模具業,為中國車身模具行業注入了新的生機。如果整個車身模具行業形成合力,那將能生產出更多車型的模具。
車身模具業的國際化
怎樣客觀地看待我國車身模具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較大的差距?我認為可以用“四化一本”來概括它的特點,即產品專業化、制造數字化、設備精良化、經營團隊化和堅持以人為本。
1、產品專業化
世界級的車身模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首先表現在能夠短時間內向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整車模具。他們依靠高檔次的模具產品和良好的服務建立了信譽和品牌形象。產品需要以質量為本,而專業化之路是必須要走的。這方面,德國大眾公司模具廠、奧迪公司模具廠、荻原公司、日本豐田公司模具廠、韓國現代汽車模具中心、富士公司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產品專業化可以從6個方面來解讀。⑴專業制造整體側圍模具。韓國現代汽車模具中心一年承擔多個整車車型的模具,但他們僅生產整體側圍、前翼子板、發罩內外板、車門內外板、行李箱內外板等主要覆蓋件模具,其余都由外圍協作廠來完成。而我國國內能做整體側圍模具的企業鳳毛麟角。⑵專業生產四門模具。西班牙的DOVER公司以生產四門模具而著稱。⑶地板及結構件模具專業制造公司。德國布朗什維克模具廠專門生產地板及結構件模具,專業化程度很高。⑷多工位自動化模具。據美國亞特勒斯技術公司介紹,現在國外的一些先進汽車企業采用多工位自動化模具生產車門和小于車門的沖壓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與傳統的“串聯壓機線”相比,效率可提高一倍。⑸級進模具。級進模在汽車覆蓋件方面應用較多,隨著轎車平臺的發展,這類模具需求量越來越大,目前國內的制造能力還不夠。這方面美國SOLARTEC公司處于領先水平。⑹汽車試制模具專業公司。國外有不少企業都像意大利MODEL MASTEL公司那樣,專門設計制造新開發車型的白車身、組裝樣車。從汽車概念設計到主模具制造,最后到樣車出廠,像MODEL MASTEL這樣的一條龍服務,正是國內外汽車企業所最為需要的,這也是我國自主開發汽車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模具專業化制造使模具企業更加突出了自己的核心業務,各自積累了豐富的產品開發、生產管理及服務的經驗,為汽車客戶在短期內提供高質量、低成本的模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制造數字化
模具軟件開發已發展到了三維實體設計,這種數字化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在車身模具制造中。具體來說,可分為模具設計、CAE、沖壓工藝、模擬模具加工技術、無圖化制造、型面強化和修補技術、產品評審技術。先進企業DL圖采用三維全工序設計,完全采用CAE進行模擬分析。型面精細設計,對等料厚制件的模具型面進行不等間隙設計,在設計階段充分考慮到調試過程中需要調整的模具型面間隙量和料厚的變化情況,在型面設計階段直接做出不等間隙設計,大大縮短了模具調試的周期。數字化制造從根本上改變了模具企業傳統的制造流程和管理方法,模具機械加工過程中操作工人不必要像往常一樣邊看圖紙邊操作機械。
3、設備精良化
先進企業的數控銑床配有雙工作臺、ATC自動換刀庫、自動加工的光電控制系統、工件測量系統等。各大公司都非常重視設備的檢修和維護,不達到一定精度不可以運行,而國內企業的設備完好率和設備利用率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4、經營團隊化
成功的模具企業絕不能孤軍奮戰,要重視專業化分工和團隊的力量。他們背后往往有堅實的支撐體系。這個體系由兩個子體系構成:一個是由模具客戶、設計編程公司、模具制造企業、鑄件、材料、標準件供應商、甚至是科研院所等組成的模具產業鏈的縱向戰略聯盟;另一個則是由同行業組成的橫向戰略聯盟體系。
國內車身模具界已對組成戰略聯盟、共同面向市場達成了共識,而且已經進行著各種形式的合作。但這僅僅是開始,與國際先進做法差距甚遠。要追趕國際先進水平,就要求企業要有共享市場蛋糕、協作分工的意識。世界級的車身模具企業無一不是在他們接到訂單后,自己加工生產技術難度最大的大型復雜精密模具,其余的委托給協作單位。另外,在加工完成后,對于整車項目的協調能力也是用戶所看重的。
5、以人為本
我們與世界先進水平的模具企業最大的差距不在設備廠房上。國內一些骨干企業的廠房設備已經可以和國際大型模具企業媲美,甚至還超過了國外的一些企業。技術工人的差距、產品方面的差距以及經營管理方面的差距,歸根到底還是人的差距,是由于全體企業人員的差距所造成的。
如何應對未來
無論是解決新產品開發問題、提高模具產品檔次、提高數字化制造能力、優化設備資源還是實現經營團隊化,都需要業內同行們的共同努力。分散的努力成效不會很大,甚至會招致共同的失敗。要以統一的認識、聯合的力量來解決這些問題。
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⑴遵循經濟規律,建立多種模式的戰略合作聯盟。在繼續鞏固和發展目前已有的“地區性協作聯盟”、“區域性戰略聯盟”、“骨干企業之間的橫向聯盟”、“國際戰略聯盟”之外,還要建立模具產業鏈的縱向戰略聯盟。經過市場的洗禮,各個企業的專業化程度會明顯提高,形成一個互相競爭、互相協作、互相依存的產業生態鏈。未來國內將出現一大批獨立的模具研發公司、設計公司、編程公司等高科技企業。這些高科技企業將在為大中小型模具公司服務的過程中發展壯大,和模具骨干企業之間既競爭又合作。這種聯盟的最大好處是,能夠提高制造技術水平、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管理經營水準。⑵制定統一的行業標準。⑶聯合搞科研和加強技術合作。我們不應該只考慮如何共同面對市場,更應該考慮如何共同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如何帶動整個行業共同發展。⑷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大力開發市場急需的大型復雜精密模具;開發快速成型模具,滿足汽車試制需要,適應產品生命周期短、向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發展的需要。⑸提高管理水平。⑹堅持以人為本,建立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形成一個完整的吸引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獎勵人才、留住人才的機制。
在未來的5~10年,中國汽車模具制造業將有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機遇。一是中國的汽車業仍然會有較快的發展。雖然目前國內汽車價格戰愈演愈烈,但就汽車模具的需求總量來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產能尤其是中高檔模具的產能與需求差距還很大,這也是汽車模具進口量仍在增大的主要原因。二是近年來中國汽車模具制造水平的快速提高得到了歐美汽車業的關注。由于成本上的優勢,發達國家的模具制造業向亞洲特別是中國轉移,從中國采購大量的汽車模具已勢不可擋。機會是一定會有的,但這屬于有準備的人,中國的汽車模具業要擺好姿態,迎接國內和國外模具業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