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牌控股·杭州萬杰減速機有限公司始創于1988年,通過15年的品牌經營和科技創新,企業得到了快速穩健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該企業依靠科技進步謀求新的發展,已建設成為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8萬平方米的頗具規模的現代化企業,并為未來進一步做強做大奠定了堅實基礎。最近,記者采訪了該公司董事長陳德木,請他談了企業近兩年來的發展思路。 記者:一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所處的環境,您在制定企業的發展戰略時是如何分析、看待當前企業面臨的形勢的? 陳總:近幾年我國的機械工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是從總體上看,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較,尚存在一定的距離。作為機械工業的基礎產業--齒輪制造業同樣如此。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產品無論是外觀質量,還是內在質量,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差距較大。但其市場需求將越來越大,應用領域將越來越廣,同時對產品的質量、精度等要求也越來越高。正因如此,近幾年來,國外許多知名減速機生產企業,紛紛搶灘中國市場,不僅投資建廠,還迅速擴大生產規模,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這對中國齒輪制造業必將帶來巨大的影響。盡管在現階段,檔次低、精度低、規模小的齒輪生產企業還有其生產的空間,但是隨著中國加入WTO、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中國齒輪制造企業必須樹立強烈的危機意識,加快科技進步和產品創新,不斷提高產品檔次,以推進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參與全球的市場競爭。 記者:那么,您認為齒輪行業今后的發展趨勢是什么? 陳總:當前,國際學術界和企業界在紛紛探討“關于21世紀機械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對于齒輪制造業來講,也同樣面臨這個問題。綜合我公司發展的實際和對中國齒輪制造業的發展形勢和環境分析,我認為21世紀,中國齒輪制造業的發展趨勢為: 1.模塊化:采用有限的零件模塊,通過成組化生產,實現極多的產品組合,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2.數字化:提高裝備的數控化水平,擴大生產柔性,以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使現代制造系統與計算機科學技術有機結合起來,最終構筑智能化的制造平臺。 3.信息化:借助計算機信息技術,實現企業資源的有效管理,提高企業快速反應能力。 4.網絡化:利用網絡合作,使企業的生產模式從流水線式的自主集成化轉向分散網絡式并行工程的協同集約化生產,構筑采購網、協作網、裝備網、營銷網,組成共同聯盟,達到短周期、快響應、大規模、
低成本的目的。 5.全球化:實行全球采、全球配套,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全球資源的合作與共享。 記者:作為齒輪制造企業中典型的民營企業,萬杰在這方面又做了哪些探索與實踐? 陳總:從傳統的齒輪制造企業,轉變為新一代適應21世紀發展的現代企業,將遇到一系列的問題,回避意味著喪失市場競爭力,只有駕馭這種變化,才能成為明天的贏家。 正因為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了企業創新變革的緊迫感,也看到了企業良好的發展機遇。因此,近兩年來,我們大力實施技術改造,創新企業發展思路,在企業模塊化、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全球化上進行了大膽探索與實踐,主要抓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遵循模塊化設計理念,加強技術研發力度。近兩年,我們花大力氣,研發開發了高精度硬齒面齒輪減速機系列產品,應用CAD/CAP/PDM技術,進行基礎模塊開發,編制成組工藝,實現信息化管理,為制造與管理創造條件。集中多位專家和技術骨干集體智慧的系列型譜,使產品的模塊化水平達到國際一流水平,通過有限的零件模塊,達到理論上數百萬種不同的產品組合。產品的標準化系數達85%,標準化件數系數達96%。 2.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高企業數字化水平。
在技術改造中,我們堅持三高,一是認識的起點高。這兩年,我先后到十余個國家的先進齒輪生產企業參觀、學習,了解國外同類企業的裝備水平、技術檔次和生產管理方式,這對我公司的投資決策起到了重要的參考作用。二是技術改造起點高,不搞低水平的重復。我們引進了一批世界先進的磨齒機、加工中心、車削中心、三坐標測量機、齒輪檢測中心、熱處理生產線等關鍵裝備和生產技術,主要設備的數控化率達到了82%。三是品牌定位高。我們與英國艾肯公司合作,全面提升企業文化和品牌形象,確立了杰牌國際化的品牌新形象,即JIE-ASI-ADRIVE(杰牌-亞洲傳動),寓意為“我們團結、創新、專業,我們推動亞洲發展,我們是勝利者”,為杰牌的國際化定位奠定了基礎。 我們杰牌控股集團,在齒輪制造業模塊化、數字化的探索上,雖然邁進了一步,但是,面對國際通用齒輪制造業的競爭格局,我倍感任重而道遠。“十年磨一劍,再創新輝煌”,我堅信,只要我們接軌世界,不斷探索和實踐風吹草動國必將快速由齒輪大國達向齒輪強國、出口大國。我們杰牌企業也將在二次創業中取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