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克強到大連市進行工作調研。他強調,要充分發揮臨港臨海優勢,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產業布局,使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的各類生產要素向港口和海灣集中,圍繞大型裝備制造、大件下海和海洋工程等形成區域特色產業集群,加快建設臨港臨海先進裝備制造業聚集區,為我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裝備制造業基地提供有力支撐。省委常委、秘書長曾維,大連市市長夏德仁參加調研。
初夏五月的大連灣畔,海潮蕩漾,槐花飄香,一派生機勃發的景象。李克強一行來到位于大連灣甘井子區的棉花島,深入企業生產一線和建設工地,考察裝備制造業發展情況。在詳細了解大連市“兩區一帶”臨港臨海裝備制造業聚集區規劃布局有關情況后,李克強指出,大連最大的優勢是臨港臨海,有裝備制造業的產業基礎。大連“兩區一帶”臨港臨海裝備制造業聚集區,既是建設國家新型產業基地的前沿陣地,也是構建“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建設的濃墨重彩之筆。要把著眼點放在發揮臨港、臨海優勢上,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大力引進和發展對海岸、對港口依存度較強的裝備制造業項目和配套產業,形成特色產業集群。臨港、臨海概念相似但內涵不同,要依據各自優勢確定不同的發展重點。建設臨港裝備制造業聚集區,主要是依托公共綜合港口和現代物流條件,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和出口加工業。要充分發揮大窯灣保稅港區的作用,大窯灣和毗鄰開發區要以現有的汽車零部件產業群為基礎,增強汽車整車配套能力,并重點發展數控機床及功能部件。建設臨海裝備制造業聚集區,主要是充分發揮大連灣較好的重型裝備制造產業基礎和深水岸線優勢,依托自有專用碼頭以發展大型裝備和大件下海,重點發展大型清潔高效發電設備、大型起重運輸和工程機械、大型冶金石化設備和海洋工程。要緊緊抓住國際產業轉移和市場需求旺盛的有利契機,進一步搞好臨港臨海裝備制造業總體規劃布局,繼續推動重點大型企業的聯合重組和搬遷改造,扶持裝備制造業企業做大做強,打造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能力強的大型企業集團,同時形成有效的協作配套體系,拉長產業鏈和產品鏈,不斷提高產業集群的聚集度,盡快形成聚集發展效應。
大連船舶重工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項目工地,呈現出一片火熱的生產情景。焊花飛舞,工人們忙碌有序。吊車升降轉動,各種工程機械往來穿梭。一座具有當今國際先進水平的自升式海上鉆井平臺正在裝配。李克強站在碼頭上,詳細詢問企業發展規劃和生產經營形勢,鼓勵企業抓住當前裝備制造類產品市場旺盛的有利時機,推動企業實現規模擴張和產品升級。大連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是我國北方最大的修船基地。放眼港灣,一艘艘巨輪首尾相銜?吭诖a頭,進行修配。李克強考察了企業自主設計和建造的30萬噸級浮船塢,詳細了解船塢使用情況。得知企業正在籌劃建設海洋工程制造基地,李克強十分高興。他對當地負責人說,海洋經濟是正在崛起的朝陽產業,發展海洋工程,市場潛力巨大,必將大有作為。要緊緊抓住世界船舶和海洋工程修造業加速向中國轉移的有利時機,著力發展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海洋工程裝備。要走自主研發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的路子,加強海洋勘探、開采及加工成套裝備的研發生產,進一步提高海上石油鉆井、采油平臺建造能力,不斷增強配套和服務水平。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大連加氫反應器制造公司,主要生產大型、超大型成套機械裝備,產品多是幾百噸乃至數千噸的“大塊頭”?吹狡髽I利用廠區三面臨海優勢修建了3000噸級專用碼頭用于大件海運時,李克強十分贊許,他說,要進一步創造有利條件,推動重型裝備制造業在臨海地區布局,使大型裝備直接裝船下海,促進企業降低運營成本,縮短運輸周期,不斷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李克強在調研中反復強調,加快發展臨港、臨海產業必須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要進一步加強沿海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電力、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向沿海地區延伸,增強沿海地區項目承載能力。要加快臨港臨海產業聚集區公用制造平臺、公用研發平臺、金融服務平臺這三個平臺和物流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和生產要素流動。要把沿海地區產業園區建設和沿海城鎮體系建設結合起來,堅持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并進的理念,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工作,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宜居的生活環境。進一步制定完善鼓勵臨港臨海產業聚集區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在項目審批、人才引進、融資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更多便利。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強化服務職能,轉變工作作風,積極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形成有利于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