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山東法因數控機械有限公司2006年收獲頗豐,全國重點行業效益十佳和全國大中型企業自主創新行業十強,兩項殊榮不由得讓人刮目相看。而日前,法因讓業界再次刮目相看,卻是因其正在進行的一件事———股權分置改革。 放手職業經理人 李勝軍,山東法因數控機械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黃成,目前法因的總經理”,他從容地向記者介紹,“我們公司四個原始股東已經退入董事會,只負責重大決策。”“原始股東多半具備某些特質和訣竅,在創業初期很奏效。但當企業形成一定規模后,會發現其實還有許多欠缺,短時間難以自我補償。如果我們自己管理大規模生產的能力欠缺,為什么不請有膽識的經理人?”李勝軍說。在他眼里,黃成正是他們要尋找的有膽識的經理人。讓他如此確信的有一點,黃成并不是法因的“空降兵”。 此前,黃成已經在法因做了3 年的總經理助理,對法因的文化、經營都有了相當的認同。盡管從國際上看,職業經理人多以“空降兵”的方式出現,但在中國,尤其是民營企業,引進職業經理人的成功案例并不多,作為“空降兵”的職業經理人頻頻落馬,幾乎90% 都失敗了。企管專家把原因歸結為中國的職業經理人隊伍還不成熟;股東與職業經理人互信機制短時間無法建立。對于法因,這兩點恰恰不構成障礙,因為法因的產品在國內幾乎是“獨一份”,在全國范圍內尋找一個熟悉這個領域的人和在法因內部尋找幾乎沒有區別。 于是,有了黃成。 而黃成MBA 的教育背景和加入法因前國有企業總經理的職業經歷,顯然沒有讓股東們失望。今年,在黃成的打理下,法因的訂單形勢繼續一路看好。李勝軍說:“對于現任總經理的工作,我們是滿意的。” 分享股權是一種明智 “分享股權不是慷慨,而是明智。”李勝軍認同這句話。 自1998 年成立,法因從一個當初以不足100萬元資金起步的民營企業,如今成長為國內幾乎掌控著行業全局的鋼結構二次數控加工設備制造商。長期以來,4 名原始股東各持四分之一股份的股權結構就一直沒有變更過。 但現在,國內90% 以上的市場被法因囊括,產品也遠銷海外,法因需要的,是尋找質的提升。可是,如何提升不是一件容易取得一致的事情,“很多時候,原始股東們遇到的問題會超出自己的判斷能力。” 于是,法因董事會漸漸達成共識———改變現有股權結構,豐富股東層的認識及知識體系。“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股權結構頻繁變化的企業不穩定,股權結構長期不變的企業則會缺乏活力,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必須要有與之相適應的股權結構。”李勝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