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創新型國家
2006年,沈陽機床集團銷售收入達到77億元,為2000年的9.5倍;利稅總額達到4.7億元,為2000年的5.6倍;機床產量達到7.5萬臺,為2000年的10.6倍;人均銷售收入達到52萬元,為2000年的19.3倍。
面對成績,企業的決策層卻保持強烈的憂患意識。當員工們在國際機床展會上把“沈陽機床世界銷量第一”的牌子打出來時,集團董事長陳惠仁把牌子悄悄摘了下來。陳惠仁說:“數量上的‘大’不等于內涵上的‘強’,我們要靠自主創新來提升企業價值。等到沈陽機床產值、技術附加值雙雙邁入世界第一方陣的時候,我們再掛牌子也不遲。”
沈陽機床集團總經理關錫友告訴記者,沈陽機床集團發展到今天,已經到了必須自主完成技術創新的時候了。根據國家發展大型、高速、精密數控裝備的需要,我們將整合一切創新力量集中發力,改變我國高端機床依賴進口的現狀。
沈陽機床集團選擇了一條開放式、集成式的自主創新路徑:在北京和上海分別建立了研發分部和數控裝備研發中心,開發了一批市場急需的具有競爭力的高中檔數控機床產品,圍繞數控機床的基礎、共性和關鍵技術開展研發工作。在海外,分別同德國柏林工業大學、IPK研究所等合作建立研發中心,該中心已逐漸成為沈陽機床集團研發高檔機床的平臺、培養高級人才的基地、跟蹤世界前沿技術的窗口。2006年,沈陽機床集團先后派遣50名工程師與德國著名的R+P機床設計院、西門子公司聯合開發龍門五軸聯動加工中心、高速臥式加工中心等13個系列高檔數控機床產品,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開門創新”使沈陽機床集團掌握了高速加工中心、五軸聯動加工中心、車銑復合加工中心、重大型數控機床等設計制造核心技術,自主開發中高檔數控機床產品達290種,其中60%以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沈陽機床集團先后獲得國家技術專利45項,完成了3項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和5項國家“863”計劃項目,取得25項關鍵共性技術成果,實現12項技術創新,并延伸開發了多種新產品。
自主創新使沈陽機床集團的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2006年數控機床產銷量突破15000臺,實現數控機床產值42億元,產值數控化率達到52%;其中新產品產值率達到32%,中高檔數控機床成批量服務國家重點行業的核心制造領域。
再看市場結構,2004年以前每年的出口額在幾百萬美元上下徘徊,產品銷地也是發展中國家居多。2006年海外市場銷售額首次突破1億美元,中高檔數控機床銷售額占58%以上,60%以上的出口產品銷往歐美等發達國家。
沈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董凌云告訴記者,自主創新不能完全以制造產品贏利多少為取向。這是因為制造利潤在機床行業中呈遞減趨勢,國際機床制造企業紛紛調整戰略,將競爭重點從產品制造轉向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上來,如解決客戶提出的常規方法無法加工的問題、為客戶量身定做柔性生產線等等。個性化產品雖然賺不到規模利潤,但能體現企業的市場應對水平。他舉例說,沈陽機床集團同東風神龍汽車有限公司最近簽下了關鍵零部件成套加工設備合同,這是東風神龍在變速箱成套生產線上首次采用國產設備。汽車關鍵零部件市場一直被歐美發達國家的企業壟斷。過去國產機床的代名詞就是“便宜貨”,而在這次招投標中,沈陽機床價格與外國公司相當。能在跟世界知名企業同臺競標中勝出,靠的是技術性能,沈陽機床集團提供的一流工藝方案、一流售后服務贏得了客戶的青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