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下午5點以后,沈陽電機股份有限公司新的大股東將誕生。 繼沈陽機床之后,沈陽另一家裝備制造企業沈陽電機股份有限公司也走上了股權轉讓的前臺,擬對外轉讓72.67%的國有股權及相關生產線實物資產,掛牌底價為32004.7萬元。 沈陽聯合產權交易所王曙光先生7月25日向本報記者介紹,公告自發布以來,已經有國內外十多家有意向的廠家來電咨詢,包括電機行業和一些投資公司,有的意向購買方還組織了包括會計師和律師成員在內的30人團隊前去考察,但在結果出來之前,還不能透露更多具體的情況。 花落誰家定論尚早 近幾年沈陽電機發展一直不錯,此時走到了改制的潮頭,對這個老國企的確是一場不小的考驗。與沈陽機床一樣,都受到沈陽市政府2005年對于24家重點國企的改制要求,要在2006年6月份之前完成改制,轉制形式不限,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控股、參股都可以。 7月25日,沈陽電機辦公室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最后花落誰家,目前定論尚早,但希望具有強有力技術背景的企業將其納入門下,如果有國內公司加入,能夠強強聯手,那就太好了。 談到今后的發展時,他還表示,還很難預料,畢竟改制以后肯定會面臨一段磨合期,也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但這都要等到新股東確定以后再做決定。 沈陽電機宣傳部門的相關人員也表示,目前公司轉制的過程完全公開透明,需要靜等最后的結果。 同時,也有傳聞沈陽電機與湘潭電機集團曾經有所接觸,今年3月還傳出即將聯手,但據記者了解,湘潭電機的相關人員表示還沒有得到任何關于該項目的消息。 王曙光表示,該廠是在沈陽本地第一家轉制的企業,在競爭中對外國企業與國內企業都一視同仁,只要哪方對企業有好處,將能夠贏得股份,但最重要的條件還是資金。 增值潛力蘊涵其中 據了解,沈陽電機廠目前經營狀況良好,今年一季度,實現工業增加值增長24.1%。 以沈陽鐵西工業園區等為代表的裝備制造業積聚效應明顯顯現。沈陽電機公司處于沈陽鐵西工業集聚區,其大中型交流電動機的生產能力和產量居全國第二位,國內市場占有率20%左右。沈陽電機的市場發展前景是此次股權轉讓交易的最大賣點。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沈陽電機公司的土地潛在增值收益也非常值得關注。沈陽電機公司占地面積21萬平方米,其所處位置的地價約為每平方米2500元,沈陽城區的工業企業將逐步搬遷到開發區,這塊土地的未來增值潛力極大。 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我們是在沈陽公開轉讓股權的第一家公司,是沈陽政府2005年對于24家重點國有企業改制要求中動手比較早的。”沈陽電機的相關人員說。 同時他也表示出了對企業轉制過程中的顧慮,他說:“今后的‘東家’能不能把企業搞好,國有資產會不會流失,這些問題多少都讓人有所擔心。” 王曙光對此認為,目前沈陽電機評估的價格為3.2億元,運作時必須以這個數字為基數,就會避免出現舞弊的情況,就目前的狀況來看,還會有一些增值的部分。 從為沈陽電機做資產評估的北京龍源智博資產評估有限公司獲悉,截至2006年12月31日基準日,沈陽電機資產總額11.6億元,負債總額9.8億元,凈資產1.8億元。而1.8億元乘以72.67%的價格為1.3億元,因此,另外3000多萬元為增值部分。 對于今后的影響,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大電機分會秘書長遲速也表示,沈陽電機規模在國內電機企業中排名前十,所占比例不算太大,即使被外資收購,在他看來,對整個電機行業影響并不大。 鐵西區國資辦人士對此認為,目前沈陽電機并不算國內規模最大的幾家,其電機生產并不是成套設備,沒有嚴格的配套技術,政府對股權方面沒有規定。 上海電機協會秘書長徐晨生表示,作為擁有眾多國有企業的上海地區,在轉制方面成功的企業不在少數。 比如,由美國雷戈勃勞依特公司和上海機電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的馬拉松革新電機有限公司,這個200人的企業年生產交流發電機228萬千瓦,人均產值150多萬元,創利30萬元。安徽皖南電機股份有限公司自兩次改制以來,也成功的走到了行業的前列。但與此同時,在改制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問題,也許在短時間內還難以解決,需要更長的磨合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