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祖善:努力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下功夫
信息來源:減速機信息網 責任編輯:王學明

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省部級領導干部進修班上的重要講話和在浙江考察工作時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堅定不移地走創業富民、創新強省之路,就要努力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下功夫,確保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核心是要從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到創新驅動的軌道上來。
第一,大力推進結構調整。重點是要緊緊抓住國家將推進長三角地區率先發展、科學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歷史性機遇,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提升產業競爭能力。國家在長三角區域規劃中初步提出長三角地區的四大定位,即"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經濟中心、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我國率先躋身世界級城市群的地區"。在這四大定位中,我們浙江扮演什么角色,占有多少份額,有多少話語權,這是我們要著重研究和考慮的。一定要把我省的結構調整擺到長三角發展的大格局中進行統籌謀劃和推動,加快發展對我省結構升級有重要意義和作用的戰略性產業。重點要在培育和發展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臨港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上下功夫。
一是要圍繞加快形成全球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是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作為先進制造業基地,不能總是停留在鞋革、領帶、塑料制品等附加值不高的一般加工制造業上,我省的中國馳名商標和名牌產品數量雖然在全國很靠前,但沒有一個是裝備制造業行業和產品,這種局面是應該引起我們關注和擔憂的。現在看,我省裝備制造業發展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今年上半年發展速度和出口增幅較高的就是七大類裝備制造業。下一步,要把做大做強裝備制造業作為我省戰略性產業培育的重中之重來抓,堅持"市場導向、政府推動、自主創新、重點突破"的總體思路,研究完善和落實好推進裝備制造業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努力在產業升級影響大、關聯度高、帶動性強的專用設備、成套設備和重大裝備領域取得突破,帶動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等相關配套產業的整體提升。同時,要高度重視高技術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完善和落實有關政策,努力在我省有優勢的行業領域內取得大的突破。
二是要圍繞打造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海洋資源豐富是我省在長三角地區最大的比較優勢,要把海洋經濟的文章做深做透。發展海洋經濟不僅要開發港口資源,還要完善港口功能,要充分發揮港口的物流和產業集聚功能,推動臨港產業發展和以港口為中心的現代物流體系建設。要有選擇地發展臨港重化工業,積極推動能耗排放符合國家標準的臨港石化、船舶、鋼鐵等產業發展。要按照建設港航強省的要求,加快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特別是區域主要交通樞紐和跨區域城際快速交通系統的建設,加強港口資源整合和優化配置,加快實施大通關工程和電子口岸建設,積極完善寧波--舟山港功能,努力爭取國家支持寧波保稅港區建設,大力發展航運業。要結合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二期擴建項目和美國聯邦快遞中國區轉運中心等企業落戶蕭山機場,爭取和積極推進杭州空港保稅物流平臺建設。繼續抓好石油、礦石、煤炭、糧食等戰略物資的儲備,研究完善相應物流配送功能,加快形成戰略物資儲備和配送基地。要高度重視海島資源的保護,切實落實無居民居住海島管理辦法。同時,要加強區域合作與交流,推動滬蘇浙交通互聯、能源協作、要素共享和環境共保等工作,繼續做好參與西部大開發、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崛起和對口支援、對口幫扶等工作。
三是要圍繞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當前建設城市群的重點不是簡單的擴大城市規模,而是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這是城市功能與品位提升的一個重要標志。要把杭州、寧波等中心城市作為重點,經過幾年努力使杭州能夠成為承接上海并輻射全省和周邊地區的服務業發展高地,使寧波成為集港區、保稅和物流基地為一體的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要從改善供給和擴大需求兩個方面研究完善推進服務業發展的思路和舉措,特別是要研究如何擴大服務產品需求,分類研究制定促進服務業發展的規劃和措施,切實做好引導和推動工作。還要加大服務業改革開放的力度,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則支持各類市場主體進入服務業領域,大力引進和培育一批優勢服務企業,加強對軟件外包、創意等行業發展的扶持,在電子商務、科技服務、教育服務、商務服務等行業抓一批試點示范項目。
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強政策引導、資源要素保障和經濟運行協調,努力為項目建設和企業生產經營提供良好環境。要進一步加強投資方向引導和重點項目建設工作,完善和落實重大項目協調推進機制,加大重大項目儲備、引進和建設工作力度,加強項目審批審核與土地利用許可、環保許可等的統籌協調與聯動配合,進一步加強資源要素保障工作。要進一步加強外貿外資工作,繼續做好對企業應對各類貿易摩擦的引導和服務,鼓勵支持重要資源、先進技術和設備進口。要圍繞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抓好對國內國外優勢企業和先進項目的引進。繼續加強經濟運行監測預測和綜合協調。
第二,大力推進自主創新。這兩年我們在推動自主創新方面有了長足的進展,表現在企業和科研院校對自主創新的認識有了明顯提高,政府對推動企業創新支持扶持的力度也進一步加大,但是由于原來起點較低,總體上看我省的自主創新還適應不了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要求,還要進一步加大力度。這要靠我們上下的共同努力,不僅是科技一個部門的責任,有關部門都要積極推動。我們研究的側重點不光要研究政府如何加大創新投入力度,更要研究如何從體制機制上調動企業和科研院校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潛能和作用。只要把這些主體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出來了,就沒有什么事是辦不成的。在這方面沒有大的突破,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就成了空話。下一步,要努力在營造良好的體制機制、政策環境和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集聚和產業化上求突破。
一是要研究采取更加積極的政策,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工作力度。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研究制定對國內外優秀人才更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一方面要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引導企業樹立人才為本的意識,舍得花本錢引進對企業發展有戰略意義的技術、管理等人才;另一方面政府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技術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等政策,努力創造人才脫穎而出、施展才能的良好環境和機制。要繼續實施"百千萬科技創新人才工程",重點抓好創新領軍人物、創新團隊和高級技工人才的培育工作。
二是要大力扶持技術研發、集成和引進消化吸收。要通過抓平臺載體促技術成果和優秀人才集聚,抓重大科技項目促科技開發、技術集成,抓技術市場促技術成果的引進和消化利用。年內重點要抓好18個重大公共創新平臺、16個重大科技項目和661個重點科技項目的實施,新啟動建設一批重大項目和創新平臺。要圍繞實施重點行業龍頭企業"958"技術趕超計劃,抓好一批關鍵技術、共性技術的科技攻關。繼續搞好技術改造"雙千工程"。
三是要完善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的政策環境。重點是研究落實知識產權戰略的措施,健全知識產權保護的政策法規,切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積極研究探索創業風險投資的機制,鼓勵和支持企業充分利用創業板等融資渠道進行融資。鼓勵和支持產學研開展多形式合作,加強中國浙江網上技術市場建設。進一步加強對重大高技術產業化項目的扶持,加大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重大產業項目的引進和推進工作力度。切實加強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
第三,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我們這些年在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方面,堅持一手抓治理一手抓建設,還是有成效的。下一步還要加大力度,不僅要確保完成"811"環境污染整治行動的目標任務,還要研究開展第二輪的污染治理,包括在節能上要采取更為有力的措施。這里關鍵是研究如何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把企業推到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的第一線。重點要加強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進一步統一認識,切實加大工作力度。節能減排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標志,發展經濟要計算資源環境代價賬,而且不光要算現實的賬,更要算長遠的賬。完成節能減排是一項硬任務,必須下鐵的決心,用鐵的手腕,寧愿經濟增長速度下來幾個百分點,也要切實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二是要按照"治舊控新、建監并舉"的原則,依靠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促進節能減排。要堅決淘汰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產能力、工藝、技術和設備,完成淘汰100萬噸煉鋼能力和13.2萬噸煉鐵能力的任務,加快關停淘汰剩下的197.34萬千瓦小火電機組和16座水泥機立窯,繼續突出抓好省級環保重點監管區,化工、醫藥、制革、印染、水泥、冶煉、造紙等7個重污染行業和1452家重點污染企業的污染整治。重視抓好農業面源污染和農村生活污染的整治。建立健全嚴格的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準入制度,嚴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對未完成節能減排任務的市、縣,實行區域限批。大力推動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和技術推廣,加快實施"十百千節能行動計劃",推進現役電煤和熱電機組完成脫硫改造,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建成列入"811"環境污染整治目標任務的污水處理廠,明年6月底前建成太湖流域杭嘉湖地區所有鄉鎮的污水處理設施,現有所有的污水處理廠都要完成脫磷脫氮改造,完成1452家重點監管企業的在線監測裝置建設。要突出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重點污染區的節能減排監管,全面推行排污許可證制度,建立環保部門與排污單位"一對一"的監管機制,加快在線監測監控體系建設,盡快形成環保部門與排污單位"面對面"的監管格局。
三是要充分運用經濟手段、法治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進節能減排。首先,要嚴格責任考核和責任追究。完善節能減排工作獎懲機制,實行地區節能減排狀況定期通報制度,加強節能減排目標考核工作指導,落實節能降耗"十個一律"的工作措施。其次,要充分運用價格杠桿推動節能減排。嚴格執行國家控制"兩高一資"行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加快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加大差別電價政策實施力度,實行差別式排污收費政策,加大對二氧化硫、城市污水等污染物排污費的征收力度,加快推行排污權交易。加強節能減排統計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重點企業節能減排臺賬制度。研究制定促進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用能、排放的強制性標準和有關政策措施,完善廢棄物綜合利用等鼓勵和支持政策,推動企業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發展。再次,依法加大違法懲處力度。要對嚴重違法排放的企業采取停產、限產等更為嚴厲的處罰措施,切實解決"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問題。
同時,要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推進節能減排。要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政策法規宣傳,加快建立健全使用節能產品的鼓勵和引導政策,大力倡導節能減排的生產生活模式,努力營造節能減排的良好社會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