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隨“市”攻關補“缺”
——訪中通協減變速機分會秘書長王遠征
減速機作為原動機和工作機之間的連續機構,起到傳遞功率和扭矩的作用,是各類機械設備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據中國通用機械協會減變速機分會秘書長王遠征介紹,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減速機的需求量快速增長,產品種類不斷增多,產品結構也隨之不斷調整變化,形成了以硬齒面齒輪減速機、擺線針輪減速機為主導,其他種類減速機共存的產品格局。
市場趨勢指導產品研發
硬齒面齒輪減速機是今后發展的方向。隨著經濟全球化及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眾多國外知名減速機制造企業進入我國。以德國SEW公司為代表的硬齒面齒輪減速機以其獨特的技術和產品優勢迅速占領我國減速機市場。硬齒面齒輪減速機結構緊湊,抗沖擊力強,其采用的模塊化技術可以適應不同的減速要求及安裝形式,使客戶的選擇范圍更加靈活,因此應用廣泛。
擺線減速機地位不可替代。擺線減速機從20世紀60年代進入我國,已有40多年的歷史。該類減速機的主要零部件通過專機制造,工藝水平要求高,加工工藝路線較長,工藝工裝水平的高低對整機質量起著重要作用;具有承載能力強、傳動比大、運轉平穩可靠、結構緊湊、體積小、重量輕、使用壽命長等優點。盡管目前硬齒面齒輪減速機擠占了其部分市場份額,但擺線減速機大減速比的優勢仍是其他形式的減速機無法替代的。
目前,有關人員通過技術創新,將擺線減速機與硬齒面齒輪減速機進行組合,在高速端配擺線減速機,低速端用齒輪減速機,既發揮了擺線減速機大速比的特長,又體現了硬齒面齒輪減速機的靈活安裝及抗沖擊能力強的優勢,為擺線減速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
攻關重點指向產品缺陷
王遠征告訴記者,目前國產減速機與國外產品相比仍有差距,在產品研發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數控率有待于提高。目前,國內能夠生產全系列減速機產品的企業不多,雖然在產品結構、品種規格、安裝形式等方面與國外先進產品相同,可以實現整機互換,但產品在系列化、標準化方面仍有差距,產品的加工質量和檢測手段仍需提高。
國外先進減速機設備的數控率高達90%以上,而我國很多產品的最好數控率僅為30%。國內企業數控率較低,導致整機性能、效率、噪音、溫升、外觀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仍有差距。
二是極限功率承載力需加強。目前國內生產的擺線減速機在功率等級、產品型號規格、安裝尺寸方面都與國外產品相同,實現了整機互換。但是,當產品到達極限功率時,國內產品的承載能力差,大功率小速比不達標,外觀質量也需要進一步改進。同時,產品關鍵零件的加工質量不穩定,導致整機性能不穩定,噪音、溫升、滲漏等指標存在差距。
近年來,減速機生產企業積極向國際先進水平看齊,大力開發新產品,實現產品的升級換代:擺線針輪減速機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了功率等級,降低了用戶的使用成本;硬齒面減速機作為市場上需求量較大的產品,零件加工方面積極采用世界先進的數控自動化設備,提高了產品的加工精度,保障了整機的機械性能,產品能夠與國外先進產品實現整機互換。減速機生產企業積極轉變經營思路,對產品市場進行科學細分,在生產通用減速機產品的同時,還對特殊行業需求的專機進行研發和制造。同時,他們不斷拓展產品范圍,向大功率重載減速機產品領域拓展,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提升了企業的規模。“雖然今年以來國際經濟整體發展趨緩、國內原材料漲價、人工成本增加等不利因素影響著行業發展,但是減速機行業整體經濟指標仍呈現持續增長的良好發展勢頭。今后,我們會繼續努力克服困難,實現更好更快發展。”王遠征最后對未來充滿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