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零部件巨頭瞄上中國商用車
信息來源:減速機信息網 責任編輯:wangxueming
|
向商用車配套體系滲透 11月5日,宇通集團與采埃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據采埃孚高層介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是為了共同打造出配置優化、能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的客車產品。 9月25日,在第62屆德國漢諾威商用車博覽會上,采埃孚與福田汽車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今后兩家企業將會在卡車傳動裝置上進行同步開發。 綦江齒輪傳動有限公司銷售部部長何宏斌告訴記者:“現在,很多卡車客戶在買車時都會問,發動機是不是康明斯的?這說明洋品牌正越來越被認可。采埃孚開發的商用車變速器目前主要是價格太高,隨著本土化的不斷深入,再加上國際品牌的背景,將會對我國商用車零部件產業產生巨大沖擊。” 在他看來,以采埃孚為代表的跨國零部件企業正在對中國商用車零部件配套體系進行蠶食,而且進軍的速度正在加快。“據我了解,采埃孚的變速器已經配裝到北京BRT專線的客車上。與當年冒進的伊頓相比,采埃孚的做法顯得更聰明,也更隱蔽,拉著整車企業一起做,自然風險小。”何宏斌說。 一汽集團一位負責商用車技術研發的人員告訴記者,采埃孚對商用車配套體系的沖擊從目前來看不是很大。他們研發的手動變速器成本要高于國內同等級產品2萬~3萬元,至于自動變速器,價格更難被國內市場接受。 “對于商用車配套企業來說,他們正面臨著越來越危險的處境。跨國企業用了20多年完成了在中國乘用車市場的布局,現在輪到商用車這塊‘蛋糕’了。這是一種趨勢,對此需要警惕。”中國齒輪專業協會副會長、秘書長王聲堂對記者說。 是陷阱還是橄欖枝 一位參加宇通、采埃孚戰略合作簽字儀式的記者這樣描述他的見聞:“宇通的一位中層領導對我說,這次戰略合作的主導方在采埃孚,他們對此表現得異常積極,當然他們為我們描繪的美好愿景也著實吸引人。” 據悉,采埃孚承諾的愿景,一方面是協助宇通集團進行產品技術升級。另一方面,采埃孚擁有相對完善的全球營銷網絡,這對希望在國際市場一展身手的宇通很具吸引力。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與跨國零部件企業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其海外服務網絡提升中國商用車的售后服務水平,從而提升產品形象,擴大銷量。” 然而,當初中國的乘用車市場在打開國門之際,似乎也曾在一些短期利益面前迷失方向。一位業內人士曾對記者說,乘用車合資企業里,中方雖然占有50%的股份,但外方實際上主導著核心技術、產品配套和關鍵利益的話語權。 荊州恒隆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李啟柏曾告訴記者,跨國零部件企業在整零戰略合作中會獲得較大收益。以采埃孚為例,與福田汽車建立戰略聯盟,能夠幫助企業建立更為穩定的整零配套關系,穩固并擴大中國市場份額,獲取更多與國內整車企業技術合作的經驗與數據,進而改進和優化采埃孚產品對中國市場的適應能力。 零部件企業成了攤薄的“餡” “我不反對合作,也不反對合資,但對跨國零部件巨頭抑制中國自主零部件產業發展的行為不能接受。這不僅是行業的利益,更是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談到戰略合作時,王聲堂對記者說。 王聲堂說:“原材料價格上漲,整車企業為了自身利益不斷壓低零部件價格,于是零部件企業就成了攤薄的‘餡’,越來越薄。國外零部件巨頭看透了這一點,向中國汽車產業的各個細分市場滲透,這回它們就是沖著商用車配套體系來的。我們的商用車企業需要給本土零部件企業一個成長空間。”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一位人士也告訴記者,日本汽車企業非常重視配套體系的建設。他舉了一個例子,日本的幾大汽車公司聯合扶持和培育了一批有實力的零部件企業,要知道沒有整車廠支持的配套企業不可能生存下來。 王聲堂非常認同“自主聯合配套”的思路。通過自主整車企業聯合扶持的方式,來提升本土零部件企業的配套能力、協同開發能力、自主創新能力,非常具有現實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