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勝軸承退出襄陽軸承或有更好重組方案
信息來源:減速機信息網 責任編輯:wangxueming
|
襄陽軸承(000678)近期發布公告稱,公司今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通過了對公司新一屆董事會人選的提名,同意選舉高少兵擔任董事長。 記者了解到,今年10月末,襄陽軸承總裁毛蘇加辭職,退出了董事會。而在擔任襄陽軸承總裁之前,毛是天勝軸承的副總裁,2006年年初被派往襄陽軸承擔任總裁。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意味著襄陽軸承重組一事,最終以天勝軸承集團正式“退出”,再次失敗。 針對中國工業報記者提出的天勝軸承為何中途退出重組以及下一步是否引入其他合作伙伴的問題,襄陽軸承證券部人士11月24日對記者表示,“這次新董事會人選的確定只是我們的后續工作,與天勝軸承終止合同已有近半年的時間了。其他情況暫時不便說明。” 不過,此前坊間有消息稱,襄陽軸承正謀劃進入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一位熟悉該集團的人士告訴記者:“中航一集團一直希望收購一家軸承類企業,曾經參與過競購洛陽軸承,但最終未果,目前正瞄準國內軸承企業。” “不幸的婚姻” 襄陽軸承成立于1993年5月,是經湖北省體改委以鄂改(1992)57號文批準,采用定向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公司。 與天勝軸承集團終止合同只是襄陽軸承重組道路上的一段故事。事實上,襄陽軸承的重組可謂一波三折,經歷了兩次“愛情”,卻始終未能走進婚姻的殿堂。 “受制于體制落后、產品結構不合理、營銷體系落后等因素,公司2000年至2002年連續三年虧損嚴重,一度被暫停上市,2003年4月,公司終被停牌。”一位熟悉襄陽軸承的業內專家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2003年,原襄陽軸承董事長張德炳因涉嫌經濟犯罪落馬,更是給襄陽軸承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為了走出困境,襄陽軸承走上了一條艱難的重組道路。萬向集團、格林柯爾、天勝軸承乃至近日坊間一直流傳的中國一航等便進入了襄陽軸承的重組視野。 2004年4月初,隨著萬向集團的主動退出,格林柯爾以1.01億元買下襄陽軸承4191.33萬股國有法人股,持股達29.84%。若協議生效,格林柯爾將成為襄陽軸承的第一大股東。不過,隨著顧雛軍的“格林柯爾系”的崩盤,此次重組宣告“流產”。 接下來登場的則是天勝軸承。 公告顯示,天勝軸承為中外合資企業,2006年1月,襄陽軸承第一大股東襄陽汽車軸承集團公司與天勝軸承簽訂了《股份轉讓合同書》,將持有的襄陽軸承4191萬股國有法人股轉讓給天勝軸承。 轉讓完成后,天勝軸承將持有襄陽軸承4203萬股,占總股本的29.93%,成為其第一大股東,襄陽汽車軸承集團公司則為第二大股東。 公司2007年年報中披露,由于本次股份轉讓涉及國有股份轉讓,須由國務院國資委審核批準。就在今年7月16日,襄陽軸承再次發布公告稱,公司大股東襄陽汽車軸承集團公司與天勝軸承集團有限公司于2006年1月6日簽訂的股份轉讓合同宣告終止,原因是出現了該合同第十條約定的不可抗力情形,雙方又未能達成變更協議。 接盤者會是誰 回過頭來看,與格林柯爾相比,盡管天勝軸承也是一家私人控股企業,但其還是戰勝了人本集團和廣西玉柴,成為當時的贏家,入主襄陽軸承。 “具有外資背景的天勝軸承在管理和開拓國際市場方面的能力對我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我們在開發國外市場的時候,可以利用他們的資源。”11月24日,襄陽軸承證券部人士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天勝軸承的入駐給襄陽軸承帶來了生機,盡管現在合同終止了,但我們仍將和天勝保持諸多合作。” 記者從2006年1月發布的《襄陽軸承收購報告書》中了解到,天勝軸承是由美國天勝控股公司、丁一和胡國美(丁一的母親)共同組建的中外合資企業,經營范圍為精密軸承及各種主機專用軸承等,如今已擁有9家生產企業和5家貿易公司。 在上述收購報告書中,天勝軸承許諾將在本次收購完成后一年內將總部及工作機構搬遷至襄樊,并將天勝軸承的注冊地變更到襄樊市高新技術開發區。 天勝軸承在產業發展上將以襄樊為基地、以襄陽軸承為平臺,支持襄陽軸承整合天勝軸承及天勝集團所屬的軸承制造企業。天勝軸承將立足襄樊集中研發力量,在襄陽軸承研發機構基礎上,合并天勝軸承的研發力量,將襄陽軸承汽車軸承技術中心發展成國家級技術中心。總之,天勝軸承未來將以襄陽軸承為主體發展軸承產業,避免與襄陽軸承產生同業競爭。 “天勝給足了襄軸優厚的條件,但最終還是因為有更好的重組計劃,有更大的集團和勢力介入,而放棄了與天勝的合作。”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 11月27日,中國軸承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鄭如辰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襄陽軸承與天勝軸承重組失敗不宜作過多評價,但國資法規定重組有一套手續,手續沒辦完,時效過了,合資也就進行不下去了。他認為,襄軸無論今后跟誰重組與合作,企業都應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并不斷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