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國機械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近32%,連續5年以超過20%的速度持續快速發展。前11個月全行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近48%,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30.3%,實現貿易順差225億美元。數字顯示,我國機械工業正步入歷史“黃金期”。
針對機械行業總量增長速度快、重點產品產量高、效益增長幅度高、經營效率有提高、國際貿易進步快的發展形勢,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于珍提醒行業保持清醒頭腦:“我國機械工業仍未從根本上改變粗放發展模式,支撐行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仍很脆弱,自主創新、尤其是原始創新能力不強,不足以承擔起支撐全行業技術升級的重任。”
把脈2008年行業工作重點,于珍強調,應繼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把發展節能降耗型機械產品,研發低能耗、少污染的機械裝備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重要舉措。
守望五大機遇
機械行業發展正處于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期,并且面臨著五大發展機遇:我國正處于工業化、現代化的重要期,有龐大的內需市場支撐,對裝備需求的總量和水平,仍將維持一個相當長的旺盛時期;日益加快的新農村建設和城市化進程,為我國機械工業的發展開拓了新的工作領域和服務空間;機械工業的比較優勢正逐步顯現,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產業轉移將進一步為行業發展提供巨大動力;國家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政策效應日益顯現,必將不斷引導和帶動我國機械工業加快發展步伐。
“面對當前我國機械工業高速發展的大好形勢,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客觀估價成績。”于珍指出,當前行業持續發展的抗風險能力還十分薄弱,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優化產業結構的任務仍然緊迫。
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集中表現為:當前支撐機械行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仍很脆弱;行業發展過度依賴實物產品產量的高速增長;支撐高端產品發展的技術來源過度依賴國外,自主創新尤其是原始創新能力不強,不足以承擔起支撐全行業技術升級的重任;對原材料及能源的需求強度增長過快,資源能源供應瓶頸約束不斷強化;大型鑄鍛件、超高壓交直流絕緣套管及絕緣成型件等關鍵零部件制約高檔裝備國產化的發展;產能擴張過猛,供過于求的矛盾正在積累;國際貿易平衡的壓力加大,貿易摩擦有加劇之勢。
加強“軟”實力建設
結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2008年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于珍對機械行業今年的發展做出了全面規劃: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機械工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面,機械工業著力于提高無形產品和資產,即加強產品研發和工藝技術,尤其是差異化產品、專用設備、生產線的開發技術、獨特的工藝技術、以及現代制造服務業等“軟”實力建設,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產品和工藝研發、市場開拓及服務、人力資源培訓等方面的投入。
在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方面,重視培育一批集系統設計、系統集成、工程總承包和全程服務為一體的大型裝備總承包公司或工程公司和優勢中小企業;大力推進資產重組和地區性產業集聚,構建和發展具有上、下游產業關聯特色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帶;大力推進機械工業信息化工程,努力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 在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方面,開展機械工業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和機械工業重點工程試驗室試點工作;加強行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技術創新服務機構的建設;加強機械工業公共科技服務平臺建設;努力推進《國家重大產業技術開發專項》中機械工業關鍵技術開發項目的實施;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在加大節能降耗減排工作力度方面,機械工業要根據自身的產業特點,把發展節能降耗型機械產品,研發低能耗、少污染的機械裝備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的重要舉措,加快發展高效清潔發電機組和可再生能源、混合動力和新能源汽車、低污染排放的內燃機、環境保護裝置,以及其他節約能源、降低物耗和清潔生產所需的先進機械裝備。
在加強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工作方面,要堅持把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作為振興機械工業的切入點,認真實施國家促進自主創新的技術裝備政策,充分發揮國家重大專項的帶動作用,以國家重點工程、重大項目為依托,采取合作開發、聯合制造和自主研發等多種方式,要著力提高關鍵零部件的自主研發和制造能力,從根本上改變關鍵零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真正掌握成套裝備制造的主動權。
與此同時,還要加快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擴大對外開放,提高機械工業開放型經濟水平,以及繼續加強機械工業支持“三農”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