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通脹的壓力,成本全面攀升;一面是市場競爭的壓力,不敢輕言提價。夾縫中的常州企業應如何化壓力為動力,走出一條又好又快、做強做大的新路徑?22日上午,百余位企業家聚首2008常州武進機械裝備業發展論壇,掀起一場“頭腦風暴”。市領導范燕青、沈瑞卿、王成斌親臨論壇現場。市委書記范燕青要求,各級黨委和 政府要擔起引導、支持、扶持、保護企業科學發展的責任和義務,并寄語全市廣大企業家抓住科技創新、資本運作、引進人才等機遇,突破制約發展的瓶頸,肩負起又好又快發展、回報社會和保護環境的責任。
做強比做大重要 做好比做快重要
“中國機械行業六大基地排行榜中,常州位居第二。因為我們擁有一大批優秀的企業,集聚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并有雄厚的裝備實力!5年時間,江蘇常發集團年銷售從十多億元迅速攀升至去年的53億元,董事長黃小平結合企業的發展實踐,道出了他對實現常州機械行業更大發展的思考。
“做強比做大更重要,做好比做快更重要。”黃小平舉例說,給常發做配套的一家齒輪制造企業,起初規模不大,但這家企業數年如一日,專心致志做齒輪,現在能生產直徑1.5米的大型齒輪,目前在國內業界已無人能與之比肩。因此,“中小企業在發展中應集中精力做精做強一樣產品,大企業也不能輕易全面開花,即使是發展到一定階段,走上多元化道路,也要考慮人力資源和資金實力兩大要素,發展與主產品相關聯的產品!
“常州的裝備制造業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要縮短差距,就必須構建屬于自己的創新體系!背V蒈壍儡囕v牽引傳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總裁戈亞琴說。近五年來,該公司完成自主創新投入3.8億元,建成了國際領先水平的10米法EMC電磁兼容實驗室,對200多臺(套)設備和生產線進行全面升級。同時以開放式創新思維,在全球范圍內組織科技資源為我所用,不斷研發居世界先進水平的產品。去年軌道交通業務集團就新增訂單45.78億元,新涉足的風電領域已獲訂單20億元。
國茂減速機集團、江蘇南方軸承等企業領導者的發言有的放矢,從科技創新、資本經營、人才引進、科學管理等不同方面剖析難點,探索解決方案。
發言者言之鑿鑿,聆聽者頷首頻頻。很顯然,企業家們都已深刻意識到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已走到盡頭,必須學習借鑒科學發展新思路,才能打造出一個基業長青的“百年老店”。
發展無止境 創新無止境
“每位企業家走過的路不一樣,遇到的問題不一樣,成功的經驗也不一樣,今天,通過武進機械裝備業商會搭起的橋梁,大家相互交流經驗,相互啟發思路,探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非常好!”
市委書記范燕青語重心長地說,在風風雨雨中發展壯大起來的常州企業家,與五年、十年前相比,更有境界、更有責任、更有理念、更有素質、更有競爭力。你們的發展與進步不僅僅體現為經濟指標上的突飛猛進,還同樣體現在科技創新、企業管理、企業文化、發展理念和發展戰略上的提升。
范燕青說,經濟要增長,發展要科學,主要動力源是企業。各級黨委政府和全社會都要精心培育動力源,承擔起引導、支持、扶持、保護企業科學發展的責任,認真踐行“支持企業天經地義,服務企業關愛有加”,創優環境興常州,改進作風促發展,從這個基點出發,全心全意服務企業,依法依規管理市場。廣大企業家也要肩負起科學發展的責任、回報社會的責任和環境保護的責任,不斷做強做優做大,真正成為推動常州又好又快發展的“主動力”。
范燕青說,各級黨委政府要正確定位,按照“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四句話要求,積極為企業構筑起中介服務和技術服務兩大平臺。大企業、大集團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座城市實力地位的象征。成功的企業,不僅是利潤第一,而且是競爭力第一,有條件的常州企業要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使經營管理機制更科學,決策機制更合理,激勵機制更強大,監督機制更有效。
范燕青強調,當前,廣大企業家要抓住科技創新、資本運作、資產重組、引進人才等各種機遇,突破思維定式,尤其要重視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傳統產業附加值,將制造企業與軟件企業更加緊密結合起來,使企業有更新更大的發展空間和余地。各級黨委政府要用足用好各項政策,使企業的發展活力充分涌流。
范燕青指出,活力是企業的生命,有活力才有創造、創新、創意。增強企業活力的關鍵是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使人們能在社會和企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的作用,實現自身的價值。
范燕青同時希望全市的行業協會、商會等中介機構要解放思想,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以企業為主體組建技術、價格、標準等聯盟,為做強企業做大產業作出應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