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冠球:不會停止工作和思考
信息來源:減速機信息網 責任編輯:lihongwei

2008年3月12日下午,在北京新大都酒店,記者再次見到和藹可親的魯冠球。
全國兩會期間,魯冠球并沒有接受太多媒體的采訪。只是邀請了幾家熟知的媒體,因而記者幸運地中了“彩”。
與幾年前相比,,魯冠球說話依然鏗鏘有力,走路依然箭步如飛。面容與幾年前在浙江蕭山見面時似乎沒有什么改變,只是頭上又添了些銀發。如今已是年過六旬,但一點也看不出60年歲人的跡象。
從最初只有4000元家底的“鐵匠鋪”起家的魯冠球,發展到如今擁有100多億的資產,先后在國外并購或控股了32家公司,集團旗下現有8家上市公司,涉及汽車零部件、太陽能、銅礦業、國際海洋物流、金融資本等眾多高利潤的行業。
“外面的世界有資源、外面的世界有財富,我們為什么不去挖掘?!”身為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全國人大代表魯冠球笑著對《中國新時代》說。
魯冠球常說,浙江人多地少,資源缺少,浙江人應該勇敢地走出去。而他本人正是走出去的浙江企業的代表。
維護農民的利益
算上今年,魯冠球已經連任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了。
“正是因為有了改革開放,萬向才有今天。”魯冠球感嘆說。改革開放30年,魯冠球和萬向集團一起成為改革開放30年的“受益者、實踐者、見證者”。
“沒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沒有如今的萬向。”在魯冠球看來,因為改革開放打開國門,企業得以走出去,優化配置國內外資源,打通國內外渠道,使企業能發展與騰飛。“我們有一批產品走出去,就有一批技術引進來。”魯冠球說。
此次全國兩會,魯冠球帶來了多個提案。其中魯冠球主推的是關于農民治富的提案。
十七大報告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魯冠球認為,近年來,我國城鎮居民財產性收入增長迅速,且潛力巨大,而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仍然靠耕作和打工,財產性收入在農民致富中遠未發揮作用。“國家應該從政策上創造條件,讓更多農民獲得或者增加財產性收入,促進致富。”他說,
在魯冠球看來,應該明確農民土地的法律地位,賦予農民物權性質的土地產權,改變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相比土地增值總額農民得到微不足道的收入和補償的局面,讓農民從土地的保值增值中獲得更多的財產性收入,同時,推進農村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與農民投資理財要求相適應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為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搭建平臺,加強農民投資理財方面的培訓,提高農民的金融投資意識,讓他們體會到財產性收入增加帶來的好處。
“鼓勵發展鄉鎮企業,鼓勵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帶動地方特色的農副產品深加工,促進農民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的增長,為財產性收入的增加創造條件。”魯冠球認為,新一屆政府執政5年以來,是我國農村變化最大、發展勢頭最好、億萬農民得到實惠最多的5年。
“下鄉創業、進城就業。”魯冠球堅信在未來一段時期,這是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的大趨勢和政策引導的著力點。在魯冠球看來,下鄉創業、進城就業是在市場配置的基礎上,讓城鄉之間的資本、技術、人才、勞動力和土地等各種市場要素活躍起來、流動起來,以此加速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進程。
當前,城市和二三產業積累了大量的資金,正在尋找新的投資方向。“近年來,一批進城務工的農民返鄉創業已成為農村建設的生力軍。萬向集團始終不忘反哺三農,在全國各地投資農林漁業20多億元。”魯冠球說。
魯冠球認為,要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有效轉移,通過產業積聚、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增加農民的轉移就業機會,拓寬增收渠道。政府部門要為農民進城務工營造良好的公平競爭的環境,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逐步建立健全農民工的社會保障體系。
“建議農民工享受再教育的機會,借鑒前些年城市工人轉崗培訓的經驗,加大對農民的轉移培訓力度。同時,促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推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顯然,這些意見與建議就是魯冠球提案中的一部分內容。
提到參政多年的體會時,魯冠球笑著說:“在其位謀其政,當一天就委員就要盡到自己的職責。即使不當人大代表了,還是要繼續塌實地做好企業。”
沉住氣、悄悄干
進入新世紀后,萬向集團大舉進入金融、農業、資源、投資等領域,一個龐大的企業帝國的版圖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人們的面前。
2007年,是魯冠球改造萬向集團動作最大的一年。
這些年萬向集團已經有了太陽能電池硅片,以及被神州五號、六號、嫦娥一號采用的扎實基礎。“未來要在開化、蕭山和美國各建一個太陽能電池工廠,形成產業鏈。在美國建廠是要把國際優秀的人才集聚起來,負責技術研發,由國內負責制造,形成內外一體、資源互動的大格局,目標是做成世界級的大企業。”魯冠球躊躇滿志地告訴記者。
2007年7月6日,萬向集團完成了對美國AI公司的投資。萬向取得了AI公司全部優先股,從而獲得該公司30%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美國AI公司是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的“零級供應商”。
“我們以此為平臺,建立與世界一流汽車公司相一致的技術、質量保障體系,以確保我們的國際技術采購中心在全世界的主流市場擁有絕對的影響力。這樣,給我們帶來的效益將是無限的。”看得出,這讓魯冠球相當的期待。
2007年10月31日,中礦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礦國際,是萬向資源全資子公司)與朝鮮采掘工業省直屬惠山青年銅礦共同組建的合資企業惠中礦業合營公司,在平壤人民文化宮舉行了成立大會。雙方將通過合資公司來共同開發朝鮮最大的銅礦——惠山青年銅礦。
“這個項目包括組織模式、行為規范、價值理念、科技實力、管理能力等,軟實力的建設和經營都將成為萬向未來在朝鮮獲得更大發展的基礎性、長期性、戰略性的要素。”魯冠球解釋說。
2007年年底,萬向財務有限公司與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正式簽約,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將在全球范圍內開展更廣泛與更深層的合作。這意味著,萬向集團在國際化進程中拓展了新的金融平臺。
“2008年預計營收500億,日創利潤1000萬。”魯冠球充滿豪氣地說。
30年來,萬向集團的絕對領袖魯冠球很少走出蕭山,而是穩坐家中指揮著萬向穩扎穩打,憑借汽車“萬向節”的簡單加法,在無數倒下的民營企業中“金雞獨立”并不斷壯大。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誘惑,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就有可能犯錯誤。”這是魯冠球幾十年來的經驗之談。。
多年來,與魯冠球打過交道的企業,除了通用、福特等公司,其他的要么被轉讓了,要么被兼并了,或者自行消失了。
“一直以來,我都非常強調穩定。企業只有穩定了才能做想做的事。穩定也是多方面的,人員、產品要穩定,基礎管理要跟上,人多的時候,形成游戲規則也很重要。”
在魯冠球看來,做事要不斷審視自己的能力,先不要有大的調整,有能力了再一步步地調整。一旦超越所能,要么質量做不到位,要么成本做不到位。萬向產業之所以保持38年持續發展,就是做到了技術、工藝、市場的連續性。從萬向節開始,形成系列化再延伸,從一個零件到一個部件,再到系統模塊,從而成了國內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之一。
魯冠球坦言,“很多人都知道,我一直想搞汽車,但80年代初,到國外一考察反而一點信心也沒有了。因為感覺到差距不是一點點,而是相差千萬里,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可天上不會掉餡餅,只有靠自己實干,逐步積累發展。”
實際上,多年來萬向培養了一批人,也造就了一批人。
“企業家不是唯利是圖的,賺錢只是我們實現目標過程中的一種手段。企業家主要是造就一批人,企業最終靠人才來創造。財聚則人散,財散則人聚。回報社會是企業家的終極思想。”魯冠球說。
魯冠球認為,在人才儲備上同樣需要穩定為先。知識是通過日積月累形成的,觀念、文化更是如此。如今人才流動頻率高,因此,要用一種文化凝聚人才。萬向幾萬名員工就是靠文化精神理念聚集在一起,圍繞“奮斗十年添個零”的目標,形成一種文化。讓每個員工發揮自己的最佳才能。企業要滿足員工的物質需要、精神需要,更重要的是給員工表現的空間。他稱,“這是一門藝術”。
“產業從重有限轉變到重無限,樹立大產業意識,接軌國際主流市場,而市場是什么?是需求。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接軌國際主流市場就是服務國際大需求,把握國際市場大趨勢,做大產業,做全世界發展離不開的產業。”魯冠球強調說。
未來能源問題、環保問題都是世界性的大問題。“萬向為什么搞電動汽車?就是想在汽車產業的革命中謀得一個無限的發展空間。如果我們的電動汽車成功了,我們就做電動汽車;如果我們不成功,我們就做電機、電池、電控,給電動汽車配套。無論怎樣,這都是有無限發展的大產業。”看得出,對萬向德未來,魯冠球成竹在胸。
一路走來,魯冠球說,他最怕的就是事業在萌芽當中就被掐滅了,到時候自己到底錯在哪里都不知道。“一定要少說多干,沉住氣,悄悄地干。”魯冠球說。
當被問到“退休之后想干什么”的時候,魯冠球一臉茫然地說:“退休?我為什么要退休?我從來沒有考慮過退休的事。我現在每天考慮的都是如何把事業做得更好。只要生命存在,我就不會停止工作和思考。思考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永遠年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