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齒輪生產企業而言,精密度就是生命,而只有精確把握工藝技術,才能在精密度上日臻完善。劉忠玉從青島三星精鍛齒輪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年產齒輪300萬件的精鍛車間的總調度,其在46年的人生軌跡中,寫滿了對"精確"二字的癡心追求。
自1979年參加工作至今,劉忠玉從未離開過精鍛車間生產一線,從班組長到工段長,再到車間總調度,在實現"三級跳"的過程中,他的拼搏精神和創新能力,令身旁的人深深折服。
有一次,客戶急需1585件精鍛齒輪,必須在短時間內供貨,而這種產品在公司所有產品中是最重的,達到20公斤,鍛造溫度也高達1100℃以上。為按時完成任務,劉忠玉主動承擔了最為艱苦的上料工作,當生產到100來件齒輪時,他就被烤得滿手是泡,卻咬緊牙關堅持了20多個小時,把全部齒輪鍛完,隨后因過度勞累暈倒在崗位上。
而了解劉忠玉的人說,"總調度"智勇雙全。
這些年來,青島三星精鍛齒輪有限公司的產量不斷增加,其中一種產品的產量每月增加到20000件,但每當這種產品鍛造到500多件時,模具便出現裂紋不能再用,嚴重影響了生產進度。為此,劉忠玉琢磨開了。
反復觀察和分析模具結構后,他發現,該模具因上模腔太深,所以在使用過程中易出現裂紋。于是,他把模具的上模改成分體上模,將模腔頂部改為通孔,在里面鑲上一塊限位塊。經他這一改進,模具壽命提高了10倍,每月可節約費用12000多元。
2005年,劉忠玉發現精鍛車間使用的油嘴耗油量大、燃燒不充分,能源浪費嚴重。在反復試驗后,他對油嘴進行了重新設計,制作出新型油嘴,經驗證,新型油嘴霧化好、燃燒充分、噪音小,每月可節油30%。第二年,他又對精鍛車間使用的酸洗籠進行改進,使其使用壽命大大延長,每年可節約生產成本60多萬元。
精密度就是生命--劉忠玉深知這句話的分量。去年,精鍛車間承擔了所有新產品的試制任務,他帶領車間職工連續40多天住在企業,試制的產品合格率達到99.8%,其中一種主動圓柱齒輪填補了國內空白。
自2004年至2007年,精鍛車間的產量連續四年實現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長,身為總調度的劉忠玉,當然功不可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