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會為適應社會的發展及時轉變思維方式。中國的企業必須真正學會在市場中生存,從依賴于政府關系賺錢轉向真正依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賺錢。
2.學會制定公司戰略。大量的企業處于成長期時是沒有戰略的,但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后,企業就應當有戰略。簡單的說,戰略實際上就是指定位,包括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去做的等問題。
3.學會滿足日益挑剔的客戶。越是對產品不了解的客戶、越是收入高的客戶,就會越重視品牌。同時,消費者從注重產品逐漸轉變到越來越注重服務,不僅關心產品本身的質量,還關心企業的整體素質。
4.學會管理差異的員工隊伍。現在企業員工的差異越來越大,有地域的差異、文化背景的差異、興趣的差異,甚至還有國籍的差異。企業家要學會管理這種差異化的員工隊伍。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員工,越需要高素質的企業家去管理他們。
5.學會處理所有權與控制權的關系。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必須導致所有權和控制權的分離。過去是老板為自己賺錢,后來變成職業經理人為股東打工。創業的企業家們要做好這個心理準備。如果不完成這個轉變,那么企業將永遠得不到提升。
6.學會對付強大的競爭對手。中國企業過去可能沒有競爭對手,或者只有地方性的競爭對手,但現在必須準備和幾百億美元規模的跨國巨頭競爭。與國外企業合作不失為一種解決辦法。
7.學會管理大企業。大企業和小企業最重要的區別,在于小企業的核心資源和信息都掌握在企業家一個人手里;而大企業的核心資源和信息卻分散在眾多普通員工手中。所以將來不能再僅僅依靠企業家的個人能力,而要建立企業的系統能力。同時企業還要培養內部企業家,防止“大企業病”。
8.學會合作與產業整合。每個企業都只不過是整體價值鏈條中的一環而已,僅靠自己是做不大的。所以,企業家必須擺正位置,學會價值分享,而不是獨吞利潤。一個不會分享的企業,永遠不可能成功。
9.學會在規范的制度下經營企業。過去,國內市場有一些不規范的地方,有些靠小聰明起家的企業家能取得一些成功。但是違法的、打擦邊球的手段將來不會再前途。只有那些在規范的制度下仍然能贏利、生存的企業才能基業長青。